国内外秋拍市场 冰火两重天
关键词——寒流
事件——苏富比秋拍首场遭遇寒流,凡高《麦田》无人问津
11月7日晚结束的苏富比纽约秋拍,令收藏家和业内人士大跌眼镜。过高的估价和太常见的作品,导致整场拍卖人气低迷,最后毕加索的二流油画、凡高和米罗的作品都以流拍收场。
整场拍卖最受欢迎的作品是毕加索的青铜雕塑《朵拉·马哈》,最后被曼哈顿的艺术商弗兰克·吉罗以2910万美元拍走,创下了毕加索雕塑作品的最高拍价。然而毕加索的其他多幅油画作品大多流拍。另一位受追捧的作品是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创作于1873年的《花园中的女人》,自从1993年首次拍卖以来,短短十多年,已是第四次上拍台。当晚有5位买家踊跃竞拍,最后一位电话买家以1220万美元胜出。
此外,作为开场拍品出现的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埃贡·希勒的作品吸引了不少藏家关注,也带来了开场后的短暂活跃。他的一幅创作于1917年的《穿花格衬衫的自画像》是最出色的,估价在450万美元-650万美元,被曼哈顿的艺术商弗兰克·吉罗以1130万美元拿下。希勒的作品越来越受欢迎,在此次拍卖中亮相的作品,笔触清新饱满,很有艺术价值。而吸引藏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它是艺术品市场中的新面孔,已有50年未在艺术品市场露面。
然而经常亮相于拍卖会中的老眼熟拍品就没那么走运,大部分拍品都遭遇“寒流”,甚至连最低估价都未达到。尤其是一些重量级大师的画作更是惨遭流拍。其中,被苏富比寄予厚望的凡高《麦田》,为了争取到这件作品,苏富比甚至向卖家许诺,无论最后成交结果如何,都将支付给对方一笔保证金,遗憾的是,《麦田》成为苏富比损失最为惨重的牺牲品。当《麦田》出现在大屏幕上时,没有一个人举牌。
此次苏富比共推出了76件拍品,最终20件流拍,总成交额为2.697亿美元,远低于早先预估的3.556亿美元。分析其失败原因,很多买家抱怨起拍价太高,并且经典作品不多。失败是商家的常有之事,此次的失足也并不能证明艺术品拍卖市场就此遭遇转折。同样刚刚结束秋拍的纽约佳士得却是旗开得胜,总成交额接近4亿美元。因此,此次失误仅是拍卖公司的策略问题,价格定位不准确,以致失去了藏家买单。国内的各大拍卖公司常常拿苏富比、佳士得这类大型国际拍卖公司的拍卖行情作为风向标,而此次苏富比的失利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能一味追求高价成交额而忽视了市场、忽略了藏家的承受力。
关键词——傅抱石
事件——罕见手卷《兰亭修禊图》以2016万元成交
傅抱石罕见手卷《兰亭修禊图》以超过2000万元的成交价成为2007北京永乐秋季拍卖会的最大亮点。与此同时,齐白石、黄宾虹等大师的杰作也将场内气氛不断带入高潮,也助当日拍卖的总成交额超过了7300万元人民币。
傅抱石其金刚坡时期的杰作《兰亭修禊图》,曾为李一氓精心鉴藏。在此次永乐拍卖中以800万元起拍,经过买家激烈竞投后,最终被一海外电话竞投者以201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买走。这也远远超过了傅抱石的另一件作品《杜甫诗意图》在2006年秋拍中创造的1100多万元的永乐单件成交纪录。同样在嘉德刚刚结束的秋季大拍近现代书画专场中,傅抱石的名作《琵琶行》成为全场焦点,现场座无虚席,场内外买家竞投激烈,高潮迭起,最终以784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高居当日近现代书画部分拍卖榜首。在今年秋季,傅抱石名作再次成为藏家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银锭、铜镜
事件——创造了新的拍卖纪录
中国嘉德2007秋季拍卖会又传捷报,11月11日“古钱金银锭”专场拍卖上,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以156.8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创下了银锭拍卖的最高纪录。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是“古钱金银锭”专场的压轴拍品,受到买家的极力追捧。虽然此件拍品开拍时已近午夜,但全场气氛非常热烈,买家站立竞投,不断喊出高价,几次进入白热化。该拍品从起价26万元人民币迅速飙升,经过几十轮激烈竞投,最终以156.8万元人民币高价成交。中国嘉德邮品钱币部总经理郭学广先生表示,此件银锭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拍出这样的高价合情合理;由此也可以看出,目前古代银锭拍卖市场正逐渐起动,收藏群体不断扩大,古代银锭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据悉,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为目前拍卖市场上仅见的带有年号的明代银作局银锭。银作局是明代专为宫廷制造金银器饰的作坊。目前已知存世的银作局银锭仅四件,其中两件不带年号,中国嘉德2004年秋拍曾拍卖过其中一件,另一件藏于博物馆;此次上拍的拍品为另两件带有年号的银锭之一,上刻铭文“银作局永乐陆年十一月内销铸 花银五十两重 作头顾阿福 匠人仇士平 陆字一千陆百七十号”,铭文详细,制作规范,保存完好,白光闪闪,品相极佳,弥足珍贵。
同场中的另一件明代“内承运库花银”二十五两银锭也拍出5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此件拍品为首次发现的内承运库银锭,收藏价值很高,对研究中国古代经济财政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近现代机制币”和“铜镜”专场中,一件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拍出91.84万元人民币高价;一件唐海兽葡萄纹镜,以69.44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刷新了国内铜镜拍卖的最高纪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