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二十年系列之七对话陈东升:嘉德是这样建成(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嘉德于1993年5月正式成立,图为成立时合影

写在前面:似乎传奇总会在历史中发生和被敬仰,但当真正面对陈东升,并完成近两个小时的访谈后,眼前这位嘉德创始人俨然就是当年拍卖领域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却又有勇有谋,他大刀阔斧徜徉拍卖界时霸气外露,却始终秉持拍卖行当的正气威严。嘉德创立之初看似大道平坦的背后,是他游刃于商界与政界之间,亦传奇性的涉足媒体、金融、文化各领域……这点点滴滴都随着访谈的深入尽现。

自92年首场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至今,我们从各个亲历者的专访开始,透过一场场拍卖的回忆,在一段段讲述中,试图还原那段纪念碑式的历史,而陈东升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陈东升在此次专访前就曾于微博上对此谈到“中国拍卖业应记住的人是高占祥,张德勤,王金鲁一批改革派官员,还有冯家驳,秦公等一批市场的弄潮儿!嘉德的出现开启了中国现代拍卖的事业,徐邦达先生象征性的一锤开启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新纪元!这是不用纷争的。”我们的专访也就是从这句简单却凝练的话中延展而回到打造传奇的年代中去。

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意义重大的一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坚定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再一次确定了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并为改革指明了方向。不久,国家体改委等部门相应出台了《有限责任公司暂行条例》、《股份有限公司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条例。道路的明确,国家政策的引导,让大批政府机关、科研单位的知识分子纷纷主动下海创业,形成了现今以陈东升、冯仑、郭广昌、潘石屹、俞敏洪等人为代表的“92派”企业家群体。

那个时候在北京最活跃的就是中青年,这些人基本就是新思想最活跃的代表,各种改革的想法、思路也就在他们中间形成。经济改革是改革的最核心部分,所以很多年轻人聚集在国家体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中央研究室、社科院等这些部委研究所,形成了一个改革阵势庞大的中青年气候。

这一年,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的副总编的陈东升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早年就被新闻联播所讲的索斯比、克里斯蒂拍卖神话所撼动,一种原始的冲动就此开始在心中萌生。不久《羊城晚报》的一篇关于中国的拍卖行的评论又再次埋下伏笔,写着“中国五千年文明有灿烂的文化遗存,但是没有一个像样的艺术品拍卖行”这样的言辞,就此陈东升毫不犹豫的下定创办拍卖行的决心。

但是真正筹备的阶段却持续了长达一年多的时间,为什么会这样久?一个崭新的新生事物,从何做起呢,在陈东升的脑子里没有任何准备,不熟悉关于拍卖行的知识,也不知道拍卖行是如何运作的,更重要的要创办拍卖行都要经过哪些部门来审核批准都搞不清楚。所以在91年这个创意也只是一直埋在心里,实际上真正的操作步骤还在左右思量,并且作为保密阶段,陈东升也还并未向外界透露……

对于拍卖:一种原始的冲动

雅昌艺术网:从最初了解拍卖是什么,到决心要做拍卖是怎样一个过程?

陈东升:当时通过新闻,新闻联播是年轻人唯一的一个对外的窗口,得知纽约、伦敦的蘇富比和佳士得,那时候翻译为索斯比、克里斯蒂。大家知道八十年代日本泡沫经济,所以世界艺术品创造一个新高,特别是印象派的画在八十年代后期达到一个高峰,最著名的就是《向日葵》,安田火灾保险买下了。我到台湾见到《经济日报》社长他们也做了一个梵高的展览,要去借这幅画,没有借回来,原因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这幅画抵押出去了,所以不能借出来,这也是演绎了一个保险公司的神话故事。安田火灾买了这幅画,络绎不绝的去参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年轻人是有超级好奇的心理,虽然那种拍卖的场面没有亲历,但你看到《新闻联播》后那种画面一辈子不会忘个记,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建筑里边,现场一个五十开外的场地中文质彬彬的拍卖官指点江山,俯视着拍卖大厅里坐着的这些男男女女,雍容华贵,还有神秘的电话……看了那种电视画面,我觉得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神秘、那么的高贵、那么的典雅,总之那就是上流社会的一种高雅的游戏,觉得像中国这样一个革命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当时来讲)经济落后的国家,或许跟我们可能是永生都没有关系的,正因为有这种强烈的对比,才有那么一种冲动,这是一种原始的冲动埋藏在我心中。

我那时在国务院发展中心《管理世界》做副总编辑,由于校友关系,跟文化部关系很熟,文化部有很多资源,怎么把它用起来,所以我们就策划成立了一个文化市场研究所,由我来组建、分管。当时我的大学师兄卢建、田源都是很有名,还有我的一个校友李军先生,现在是贵阳市委书记、贵州省委常委,他当时在中央办公厅工作,他是文化部市场局调到中央工作的,所以他在文化部也有关系,这样我们几方成立一个文化市场研究所,所长叫李刚。

有一天他们拿了一份《羊城晚报》,有一位评论员的文章拿给我看,写的是中国五千年文明有灿烂的文化遗存,但是没有一个像样的艺术品拍卖行。他们受到这个启发就说拍卖行是一个好主意,我记得那是在南城马路边的路灯下,我毫不犹豫下定办拍卖行的决心。为何能够如此坚定就是因为刚才我前面讲到的因为蘇富比、佳士得在我脑子里,电视里的画面,我想到办拍卖行就是那样的东西,如果没有心中这样的憧憬,要办拍卖行我肯定不会办,正因为有那样一个铺垫,所以马上毫不犹豫地说办拍卖行。

雅昌艺术网:决定要办拍卖行是在哪一年?怎样一步步运作起来的?

陈东升:嘉德筹备的时间很长,为什么筹备很久呢?因为这完全是一个崭新的新生事物,从何做起,没有任何关于拍卖行的知识,也不知道拍卖行是怎么运作的,拍卖行由什么部门来批都搞不清楚。91年有这个创意就埋在心里,实际上是没有去操作。

这个事情是怎么促成的,九十年代很活跃,改革开放,那个时候邓小平还没有南巡,一个关于中国要不要开股票市场的研讨会,大概90年在深圳开,这是一个中国还继续改革开放的重大信号,全球媒体都关注这个会,我们要不要搞证券市场,这个会发出强烈的信号,中国要搞证券市场,一下子就火起来了。

大概91年,当时很多在八十年代初期有搞股份制改革,所以只要有这种行为的企业都把它划为可以作为上市的企业,当时武汉有一个印刷厂——长江印刷厂,我的同学毛振华做印刷厂的上市顾问,组织了一个专家组对企业的上市做一个评估、咨询,所以领头的是我们的导师董辅礽先生,再下来接着国务院研究室的副局长卢建先生我们同学,第二就是我,我当时是《管理世界》副总编,企业评价中心的秘书长,还有一个是李军先生,那个时候他是中外研究室的处长,还有一个同学关敬如,是体改委分配司的一个处长。我们这一批人晚上就聊天,我们那个时候想办清洁公司,想办拍卖行,我最大的冲动就是要办一个中国工业博物馆,因为当时我搞了“工业五百家”企业,我觉得多一个工业技术博物馆很重要,他们就说东升你的点子太多了,你做一件就行了,后来一研究,大家觉得拍卖行比较具象,还有李军说你要办拍卖行,文化部的关系我帮你来疏通,就这样定了。

我这个人定下来做一件事,就会把其他事都放下,从此真的是一门心思地投向拍卖行的事情上。

那个时候在筹备拍卖行的过程中,正好92年冯家驳、北京市文物局,他们搞了一场北京国际拍卖会。但是我跟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就溜进去观摩,我有两个印象,一个老先生走进来一大帮人簇拥着,一看是很重要的人物,后来我当然知道这个人是谁了——徐邦达先生。

另外他们把香港拍卖行的胡文棨先生请来做拍卖官,我一定要抓住他,未来我做拍卖一定要找他学习,我当时找他要了一张名片,后来我们拍卖行成立,我就给他写信,我把他请到北京来,我专门去香港请教胡文棨,所以胡文棨先生应该是中国本土拍卖的一个先驱。

雅昌艺术网:当时92北京国际拍卖会等于为您的筹备阶段提供了一个契机?

陈东升:我那个时候很保密,不能让他们知道我在办拍卖行。

雅昌艺术网:消息在什么时间才公布出去的?

陈东升:批下来之后。嘉德是中国第一个中国字头的全国性股份制现代化的拍卖行,应该讲当年我的这个举动确立了在中国的艺术品拍卖业的一个位置。当然嘉德不是最先举办的第一场拍卖,嘉德也不是第一家成立的拍卖公司,但是嘉德是第一家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一个股份制的全国型的拍卖公司,这个我从来不含糊,嘉德第一场拍卖开启了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

前面大家是有一些创新,或者是尝试,但是他们不具有里程碑和开创性,嘉德就为日后大家都来办艺术品拍卖公司做了很好的铺垫,把整个市场树立起来了。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嘉德是在北京,因为朵云轩和嘉德几乎是同时成立的。我们很慎重,第一场拍卖一定确保成功,所以我们筹备了一年,实际上刚刚讲91年筹备嘉德,实际上92年底拿了牌照,在93年3月份证件全部齐全,但是我们开业选了一个好日子,5月18号——“我要发”,当时还有点儿意思,其实我是不信这个的,但还是找了一个吉利的日子,所以是5月18号开张。

92派企业家:改革的中青年气候

雅昌艺术网:如何以体制外的拍卖身份冲破体制内的限制,经过了怎样的努力?作为股份制的形式来说,是不是有这样更多的优势?都有哪些人曾为嘉德的创立起到过怎样的助力作用?

陈东升:作为这个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开拓者,我是坚信第一个做是很重要的一个先机;第二我们有不同的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于我是武汉大学经济系,大学毕业后在外经贸部,在国务院这种高端的国家的宏观经济研究部门工作,遇上八十年代改革的起步和改革的最重要的时期。

那个时候在北京活跃的基本是中青年,年轻人基本就是新思想最活跃的代表,所以各种改革的想法、思路形成一个很大的气候,一个群体。当然那个时候经济改革是改革的最核心,所以很多年轻人聚集在国家体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中央研究室、社科院这些部委研究所,形成了很大的一个改革的中青年的气候。

又说到92的时代背景,中国的改革企业家群体的形成,一个八十年代早期乡镇企业,民办科技业这一批创业的人,像王石、柳传志、鲁冠球、张瑞敏,他们都是八十年代之前创业,改革产生了柳传志这一代企业家。邓小平92年南巡,形成了92派企业家,产生了像我们这一批企业家。当然后来互联网革命,海归派,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了三拨企业家,我们是在大的环境背景下来创业的。

92年创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两个条件:一个邓小平南巡,扭转了中国发展方向的问题,表明坚持改革开放,并且92年国家体改委颁布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管理条例》,我们这批人就有了创业的机会,没有这些文件我想办嘉德也办不起来。

当时作为股东,文件,合同书、发起书、可行性报告都是我自己弄,当然也找朋友帮忙,比如可行性报告,我一辈子都记得文化部市场司的处长陈兴保他帮我写的,因为他熟,可行性报告是他帮我写,当然我也改了,原稿是他写的。

还有名称,后我也写了一篇文章,当时文物是专营,不能碰,我们就打擦边球,走文化部,说当代艺术,那个时候的当代艺术并非现在的所指,就是说在世的,我们叫珍品,所以嘉德一开始的名称叫中国国际文化珍品拍卖有限公司。正好我的一个同学在世界银行,就是邹恒甫——著名经济学家,所以有一次我在东单的大排挡请他吃饭,我说你英文好,你给我把这个名称翻英文,翻英文的缩写,你给我弄起来,读音是读什么,读Cat,他说Cat是猫,猫在英文里是黄色,不好,又再编一下就读Gater?嘉德,就是这样的。我最开始写的才子佳人的佳,佳德,回去以后,陆昂说这个佳字不好,嘉奖的嘉好,就改了这个嘉德。后来成立以后英文我是要王雁南改的,王雁南找了一个美国女孩,用嘉德的意思,叫Guard,Guard就是保护神的意思,所以嘉德这个名称就这样诞生了,有我的同学,有陆昂、王总,他们的参与最后形成了“嘉德”。

责任编辑:lein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