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匡时春拍油画雕塑专场呈现美术馆级力作

2012年北京匡时春季拍卖油画雕塑专场经过数月精心筹备,将为藏家呈现数件市场罕见,在美术史上拥有重要地位,同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精彩作品。预展时间5月31日—6月2日,拍卖时间6月3日—6月5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

博物馆级作品领衔早期油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方君璧 《吹笛女》 布面油画,1924年 ,73×60cm

估价:RMB 4,000,000 – 5,000,000

早期油画板块推出方君璧扛鼎力作《吹笛女》(布面油画,1924年,73×60cm),这幅1924年创作的油画不仅是中国艺术市场中出现的创作时间最早的中国女油画家的作品,而且是方君璧艺术生涯中最重要,最有名的画作。凭借此画,方君璧成为第一位参加“巴黎春季沙龙”的中国女性,巴黎《LES· ANNALES》杂志更将此画作为封面登出。这张作品参加过多次方君璧回顾展,在海内外多次出版中亮相。《吹笛女》刚结束从法国赛努奇博物馆的年度大展归来,将首次亮相国内。

另一幅重要作品来自第一代留法艺术家中的风云人物潘玉良所作的《浴后裸女》(纸本彩墨,1940年,100×70cm)。她一生创作的作品存世4900多件,有4700余件都随了她的遗嘱捐给了安徽省博物院。其作品坊间流传稀少,此画最初从巴黎拍卖行Artcurial 2007年春拍中而来,作品尺幅大,画面丰富,极为难得。估价:RMB 3,000,000-3,500,000

来自周碧初家属直接委托的《柠檬》(布面油画,1960年,38×55cm)和《黄山人字瀑》(布面油画,1982年,91×64cm)是周碧初先生不同时期的色彩典范,其中《柠檬》可谓是他静物作品的巅峰之作,也是为数较少的静物题材中最有名的一张。此画被收录于包括1981年《周碧初画集》在内的多个重要出版中,并于2000年中国美术馆“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中参展。估价:RMB 600,000-800,000

留日艺术家关良创作于60年代的《海港晨曲》展现了海港清晨繁忙景象,这幅作品充满时代精神,见证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上海这一特殊城市所体现出来的港口贸易繁荣景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动历史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此作曾于1963年2月参加在上海美术展览馆举行的“上海油画雕塑作品展”,并收录于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20世纪中国西画文献:关良》中。估价:RMB 1,500,000 – 1,800,000

早期油画的专题中更有颜文樑《湖畔夕照》(纸本水彩,34.5x45.5cm)、戴泽先生解放前的作品《北平艺专一角》(布面油画,1946年,41x58cm)孙宗慰先生50年代《场院远眺》(木板油画,1956年,20x29cm)和《海湾》(木板油画,1957年,20x29cm)等一系列早期油画的重要艺术家的作品。

早期经典亮相写实板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艾轩《还是那个秋天》布面油画,1986年,85×86cm

估价:RMB: 3,000,000-5,000,000

1984年,中国当代油画收藏第一人哈夫纳先生选中艾轩的作品,将其介绍给美国艺界。1987年,由哈夫纳促成中国当代油画家在国外的第一次集体大展“中国当代油画展”。艾轩亲自带着《还是那个秋天》(布面油画,1986年,85×86cm)赴美参展,一经展出,此画即刻被售出。艾轩自此受到美国各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艺术新闻》称之为“一颗上升的星”。1988年,艾轩与哈夫纳先生应邀拜访美国著名画家安德烈·怀斯,怀斯特别赞赏了《还是那个秋天》。这幅作品收录于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中国当代油画名家画集——艾轩》等多本出版物中。

陈逸飞《音乐家系列·吹竖笛的女子》(布面油画,1987年, 127×101cm)创作于1987年,不仅是陈逸飞音乐家系列中的代表作,也标志着中国写实油画在二十世纪所达到的历史高度。画面将人物置于空旷背景之上,并以深色背景衬托吹竖笛的女子演奏时的动态和神情,静中有动,相得益彰,音乐中那既深沉又浪漫的唯美色彩弥漫其中,女音乐家平静的眼神,铭刻着她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传达出优美的旋律。作品构思大气高雅,人物造型力度异常扎实、完美,笔触柔和不失精准,几乎达到完美境界,令观者为之倾倒。

写实板块同时推出的还有李贵君《屏风前的少女》(布面油画,1998年,130×90cm);郭润文《女子肖像》(布面油画,50x40cm);朝戈《女人的背影》(布面油画,1988年,51x65cm)等力作。

全面展示时代精神的第三代艺术家

传承着老一辈艺术家艺术精神,也体现着鲜明时代特色的新中国第三代艺术家的作品是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经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孙滋溪《天安门前》70年代 布面油画,2006年,155×285cm

估价:RMB 5,000,000-6,000,000

第三代艺术家板块,推出一批艺术家精彩的油画作品。孙滋溪创作的《天安门前》(布面油画,2006年,155×285cm)可谓老一辈艺术家史诗级的作品。《天安门前》系列组画一共三张,每幅作品时间跨度是二十年,创作时间跨越了四十年。画面体现了最具时代精神的人物。第一幅表现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历史,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匡时春拍出现的是第二幅关于七十年代的记忆。三幅作品的背景都是天安门,而站在前面的群众变换了时代。画面尺幅巨大,色彩鲜明,给人庄严、宏伟之感,极具震撼力,可谓蕴含着艺术性与历史性的宏篇巨著。

同样来自孙滋溪先生的早期作品《小武工队员》,是他为这部经典爱国主义教育读物所作的一组十五件的插图作品,其中五幅油画,十件创作稿,此次在匡时春拍上也将完整呈现。

第三代艺术家板块同时推出的作品有温葆代表作《养花姑娘组画之一》(布面油画,1979年,90×62cm);王文彬《小丫头》(纸本油画,1957年,39×27cm);韦启美《童心》(布面油画,2002年,50×60.5 cm);靳之林《北京雪景》(布面油画,1997年,50×85cm);张文新《女人体》(布面油画,2010年,100×65.5cm)等作品。

当代艺术板块推出早期历史性精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赵半狄《蝴蝶》 布面油画,1990年,250×140cm

估价:RMB 14,000,000 – 18,000,000

作为“新生代”艺术家中的佼佼者赵半狄完成于1990年的代表作《蝴蝶》将在这次春拍中亮相,这件作品在标志“新生代”崛起的重要展览“赵半狄李天元画展”亮相后,一直在藏家手中珍藏20年。这件作品构思于 1989 年,完成于 1990 年,其中的男人是赵半狄的自画像。赵半狄说:“这是我九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时的社会事件对我触动极大,以至于我在这幅之后又画了两幅变体画,我破天荒地以三幅作品将悲情镶嵌在我的成长之中。”以它为基础创作的两幅变体画,一幅被香港大学图书馆收藏,一幅被私人收藏, 而《蝴蝶》尺幅最大。 以新生代艺术展为转折点,带有自我心理剖析、集体心理剖析性质的“现代主义”艺术开始成为主流,对整个九十年代的艺术界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一个当时社会精神诗意且具神性地绘画,赵半狄的《蝴蝶》代表了一个时代。

这一板块同时推出周春芽的《瓶中梅》(布面油画,1993年,71.5×60.5cm),2008年在台北关渡美术馆展出;刘炜2006年创作的《风景》(布面油画,2006年,50×40cm);舒群在第一届广州双年展中获学术奖的作品《同一性语态宗教话语秩序三联之三》(布面油画,1992年,198 ×170cm)等。

年轻艺术家优秀作品全面呈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陈飞《还在画画?》 布面丙烯,2006年,110×110cm

估价:30,000-50,000

新锐艺术家一直是市场中活跃的板块,匡时在此板块中选择了几位最具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包括陈飞的作品《还在画画?》(布面丙烯,2006年,110×110cm);秦琦的《永气》(布面油画,192×136cn);屠洪涛《治山的日子》(布面油画,97×130cm);王光乐《寿漆》(布面丙烯,130×120cm);王岱山的《床之三》(布面油画,60×80cm)等,全面展现年轻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及全新的风貌。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