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观察:香港蘇富比2012春拍的背后
在香港蘇富比2012年4月4日刚刚落槌的2012春季拍卖会上,共举行了13场艺术专场,艺术品上拍总量为3,186件,成交总量为2,780件,总成交率为87.26%,总成交额为24.65亿港元,稳健超越拍卖前19亿港元的估价,此场拍卖体现了其艺术品买卖重要的枢纽角色,再度确立香港位于全球拍卖市场的重要地位。
图1 2012年香港蘇富比拍卖现场,天价宋瓷汝窑洗落槌
广搜艺术精品,估价普遍下调
受2011年秋拍的惯性影响,大家对香港蘇富比2012的春季拍卖会不免有些疑惑与担心。经过了紧张的5天拍卖,事实证明,今年的拍卖中仍然不乏艺术精品。香港蘇富比今年搜集了全球近三十个国家,拍出超过2,780件次的拍品。尽管与2011年同期相比,拍品的上拍总量减少了553件次,但艺术精品的不断涌现和新的拍卖纪录的产生,还是让人为之一振。如也正是因为今年的上拍数量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的减少,香港蘇富比改变销售策略,将艺术品的估价普遍下调,此种举动可能将会在今年的春季拍卖中引起新一波的“低估价”浪潮。
瓷器板块热度上升,但不可代表整个市场
今年香港蘇富比春季拍卖中最抢眼、最受关注的莫过于瓷器板块。本季拍卖中,瓷器板块的总成交额为7.72亿港元,远远超过原本6.486亿港元的估价,艺术精品的频频涌现,使得瓷器板块一举突破往日的低调。其中,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的“天青宝色──日本珍藏北宋汝瓷”专场拍出的极为罕见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2.786亿港元的高价成交,刷新了之前香港蘇富比于2008年4月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中的“逸翠凝芳-日本藏宋瓷及古画”专场以6,753万港元拍出的“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槌瓶”的宋瓷世界拍卖纪录,最终由匿名买家电话竞投成功投得,超过拍卖前估价的三倍。此件青釉葵花洗是距今有约900年历史的汝窑烧制的、唯一存世之葵花六瓣形的盆洗。欧洲最精炼的中国御制瓷器私人收藏的“玫茵堂珍藏中国御制瓷器,”也拍出了总成交额3亿700万港元的骄人成绩,其中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游龙”图高足盌以1亿1,270万港元的高价成交,突破了近两倍的估价。
但天价汝窑的出现,也许并不能代表整个市场的趋势。宋瓷毕竟存世量极为稀少,加上资本炒作及古陶瓷交易监管等种种原因,真正能够交易的宋瓷少之又少,宋瓷的价值也一直没有能得到真正的体现,而真正能代表中国文化“淡泊恬静”之美的则非宋瓷莫属,其稀有程度、历史价值、文物价值,都要超过明清时期的瓷器。因此有专家认为,如此罕见的瓷器是游离于市场环境之外的,其高价成交在目前相对平淡的瓷器市场中是个孤立事件,艺术精品并不直接受市场干扰,珍贵的拍品见一次少一次,很多藏家都抱着“这次不买,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出来”的心态去购买和收藏此类艺术精品。即使是经济形势再险峻,也不会影响到艺术精品的拍卖行情,反之,艺术精品的拍卖走势,亦不会直接影响市场拍卖的行情走势。
图2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成交价RMB168,990,180元,香港蘇富比,2012/4/4
书画市场板块良好表现下的危机
在此次香港蘇富比2012春拍中国书画专场中,共有342件中国书画精品上拍,成交量为315件,成交率为92.11%,其中不乏来自日本私人珍藏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名家画作,以及征自北美的傅抱石、张大千代表作,全场总成交额达4.67亿港元,占香港蘇富比整个春拍总成交额的18.94%,与2011的春拍的18.58%占比相比,基本持平,总成交额超过拍卖前估价的近两倍之多。全场最高成交拍品为齐白石《溪桥柳岸、海棠秀石》金笺山水花卉屏风一对,以7,010万港元的高价成交,超过拍卖前1,500万至2,000万港元的估价3倍之多。此幅作品写于齐白石扬名东瀛之时,画成后被日本藏家妥善保存数十载。此幅双金屏风分绘山水、花卉,展示了一代大师齐白石广泛的驾驭能力,为在华日籍兽医渡边满太郎所请而创作,渡边逝世后,日本汉学家、中国美术专题研究学者、齐白石专著作者杉村勇造于1975年为其的裱注,以六页纸装成手卷,记载了屏风画来历,详细描述了屏风流转缘由,实属难得之精品。除了齐白石《溪桥柳岸、海棠秀石》以外,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黄宾虹等人的一系列作品也拍出了相对不错的成绩。
图3 齐白石《溪桥柳岸、海棠秀石》成交价RMB56,991,300元,香港蘇富比 ,2012/4/3
然而除了亿元及些许天价之外,统观此次香港蘇富比春拍,许多高价的艺术精品的成交并没有出乎市场的预料,有些甚至还是低于市场估价的。比如此次图录的封面作品齐白石《云龙图》,估价在1,200万至1,800万港元,而最终成交价为1,298万港元,去除佣金之后却低于拍前估价。近现代书画中张宗宪“云海阁”藏近代名家精品部分,如林风眠的《说长道短》,估价为180万至250万港元,最终成交价仅为182万港元,去除佣金依然低于估价。然而市场就是市场,在许多人的眼中,天价与市场趋势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表1 香港蘇富比中国书画拍卖成交排名TOP10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统计日期2012年04月09日
现当代艺术市场板块回归理性
今年的现当代艺术板块的拍卖结果,表现不免让人有些失望。现当代艺术市场已经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热度,何去何从值得探究。在香港蘇富比刚结束的当代亚洲艺术专场,尽管总成交额超过2.11亿港元,总估价1.58亿至2.18亿港元,创香港蘇富比当代亚洲艺术常设拍卖历来第二高总成交额。但作为传说中“张晓刚控”的蘇富比,本场共推出了张晓刚6张拍品,虽然本场拍卖的“状元”被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S226;全家福2号》以5,218万港币成交价价拿下。但其余几张拍品却表现平平,他的《血缘系列》及《血缘系列&S226;男孩》分别以150万港币和320万港币落槌。今年的香港蘇富比的春拍,没有了尤伦斯的专场,更多转为对艺术经典作品的推荐,张晓刚此张《全家福2号》便被是其中的“头牌”。 不仅如此,在经历了去年秋拍艺术品拍卖市场份额下滑的情况下,此件作品更是被认为是今年艺术品春拍市场的风向标。在拍卖之前,这张《全家福2号》曾被预言将入围张晓刚作品拍卖纪录的前三甲,据现在的成交价结果来看,离前三貌似还略有一定的距离,加上佣金的成交价也只排到第六位。若仅以此来盖棺定论的话,今年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冷暖如何仍旧不太明朗。除此之外,也不乏有作品流拍。笔者认为,现当代艺术板块已开始逐渐回归到理性之中。
图4 张晓刚 1993年作《血缘—大家庭:全家福2号》成交价RMB42,422,340元,香港蘇富比,2012/4/2
表2 张晓刚油画作品历年成交TOP10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统计日期2012年04月11日
随着内地藏家的大规模入场,赵无极的作品近些年来市场价位不断走高。在香港蘇富比2012春季拍卖会的“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专场中,赵无极的系列作品因拍前的“低估价”策略,成为众藏家竭力追捧的对象。此系列作品为西方藏家送拍,其中作品《 25.06.86》,以1,200万港元起拍,经多位买家轮番竞价,最后以2,200万港元落槌,拔得头筹,成为全场最为瞩目的焦点。近几年回归古典美学,再次掀起传统美学的浪潮,进一步为赵无极作品的艺术市场火上浇油。此次香港蘇富比春拍上赵无极作品的成交情况无疑为追逐其作品的藏家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如日后的市场若持续香港蘇富比的竞拍局面,“赵无极”必是2012春拍的另一大关键词。
比较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嘉德春拍也将重点推出赵无极的7件代表作品,创作时间从1940年代跨越至2000年,以“全景”的形式展现出赵无极艺术创作的探索之路。涵括了油画、水彩、版画等多种创作形式:1948年的油画《山间小路》,1961年的水彩《无题》,1969年的石版画《抽象》,1970年的油画《1.5.70》,1990年代的油画《13.2.92》和《24.09.99》及2000年的石版画《春夏秋冬》。最为重要一件创作为1970年的油画作品《1.5.70》,以抽象山水画的表现手法,是其巅峰时期的代表作。
图5 赵无极 1986年作《25.06.86桃花源》成交价RMB20,568,900元,香港蘇富比,2012/4/2
总的说来,香港蘇富比2012年春拍成绩还是姣好的,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市场还是有相对的导向作用,大家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继2012年秋拍成交惯性下滑后的各大拍卖行上,各大拍卖行尽管都表示压力很大,却仍然不乏亮点的高精拍品,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的不完全统计(统计日期为2012年4月11日),普遍藏友还是认为,2012年春季仍是入手艺术品的良好契机,其中66.67%的收藏爱好者认为2012年春适合入手艺术品,而33.33%的人认为不是入手艺术品的最佳时机。而其中受关注度最高的仍为中国近现代书画类作品,但与第一季度的受关注度相比下降了7.95%。但笔者认为,今年春拍的总成交额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总体还是应该呈上升趋势,至于瓷器类的拍品是否能够取得一蹴而就的成绩,而书画类是否能持续领跑2012年的春拍市场,让我们拭目以待。
表3 2012年第二季度信心度调查各艺术品类关注度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统计日期2012年04月11日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是下属雅昌集团的独立艺术市场监测及研究机构。我们的分析基于雅昌中国艺术品数据库自1993年至今统计到的500+家中国艺术品拍卖机构的10,000+拍卖专场中近2,500,000件拍品成交及图文信息。在充分尊重和理解艺术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严谨的整理和分析,并据此运用统计学和经济学的方法观测艺术市场走势,分析艺术品类以及艺术家的市场行情,提供艺术品估价信息参考,并提供相关讲座和咨询服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