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藏书有望拍出百万天价

1998年5月,扬州古籍书店秘藏60年,一部真实记载了日军侵华暴行的珍贵史料——《镇江沦陷记》手稿在京拍卖。为使这史料回到故乡,镇江百万市民纷纷解囊,但终被香港某传媒公司代表以12.65万元高价拍走,创造了当时抗战史料拍卖价最高纪录,镇江只好望“书”兴叹。日前,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这一珍贵史料,在北京神秘现身,拟定于12月1日举行的易手转拍,再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连线北京

国家一级文物再次现身起波澜

11月4日,一部真实记载日军侵华暴行的珍贵史料——《镇江沦陷记》手稿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对外展出,这部珍贵的史料将于今年12月1日在北京亮马河饭店通过北京匡时拍卖行竞拍易手。新华通讯社等国内强势媒体给予了极大关注,众多北京市民颇感震惊。

昨日下午,记者连线北京匡时拍卖行。该行市场推广部金晓远经理告诉记者,1998年5月,《镇江沦陷记》手稿拍卖一事曾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这次拍卖事件也被载入“1998年中国拍卖年度大事记”。

金经理说,2002年10月,全国人大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根据新《文物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而制定的《古籍文献定级标准》中,“古旧书能定为一级文物的参考标准”第6条,把《镇江沦陷记》特别举例,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文件原文如下:……6.反映中华民族抗御外侮、反抗侵略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献,如北京中国书店1998年拍出的手抄本《镇江沦陷记》(126,500元)、《八·一三日记》(22,000元)等。

扬州发现

古籍书店仓库惊现珍贵史料

关于这部手稿的来历,北京匡时拍卖行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1937年12月8日,作为当时江苏省省会的镇江先于南京五天在日寇铁蹄下沦陷。时任镇江工厂股份两合公司总经理的张怿伯先生,守厂两月之久,亲眼目睹日军种种罪行,遂将所见所闻记录成文,由扬州古籍书店秘藏60年后,方才面世。

记者昨辗转联系多人,才找到了1998年亲手将此珍贵史料委托北京拍卖的扬州古籍书店时任负责人徐应成老先生。64岁的徐老对十年前《镇江沦陷记》手稿发现之事记忆犹新。徐老告诉记者,1998年初,他和书店职工在清理仓库时,无意间发现了这本原版的《镇江沦陷记》,虽然历经60年书页发黄,但书中文字工整,确系作者张怿伯倾心而作。

徐老告诉记者,此本《镇江沦陷记》为1938年张怿伯先生自印本书稿,可能由当时扬州爱国人士索要所得,藏于书店“深闺”中,无意间保存了60年。当时,镇江组织百万市民捐款3万多元欲购回,扬州古籍书店难以估认其实际价值,无奈之下遂委托北京中国书店进行市场竞拍。

首次拍卖日本人多次叫价

“当时,国家文物局获知手稿的具体情况后,指示北京文物局发出特别通知,中国书店1998年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拍卖的《镇江沦陷记》拍品属革命文物,严禁出境,更不能落在日本人手里。”徐应成老先生向记者回忆道。

1998年5月,在北京中国书店举办的春季拍卖会上,《镇江沦陷记》作为为数不多的革命文物,与仅存在世的《八·一三日记》同期拍卖。

徐应成说,在北京的拍卖会上,他们的压力非常大,前后制定了多套竞拍方案,扬州古籍书店作为竞拍方参会,如果有日方人员竞拍至最高价,扬州必须以更高价格拿下此拍品。实际竞拍时,确有日方人员参与竞拍。拍卖当天,《镇江沦陷记》手稿激烈竞价过程中,镇江竞拍方在9万元时打了“退堂鼓”,日方人员也多次叫价,在10万元时止步,直到竞拍的最后两轮,发现没有日方人员叫价时,他们才大大松了一口气。

经过十几轮竞价后,《镇江沦陷记》手稿以高于预估值十几倍的价格落槌,创造了当时抗战史料拍卖价最高纪录,被香港某传媒公司代表以12.65万元高价拍走,据说竞拍成功方意欲将《镇江沦陷记》拍成一部抗战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八·一三日记》也以2.2万元的价格拍出。镇江市民代表因预先对成交价格估计不足而未能竞得《镇江沦陷记》手稿,但镇江人民踊跃高涨的爱国热情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