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拍倒计时九】之北京保利拍卖傅抱石作品《幽对鸣泉》

傅抱石金刚坡时期的作品,可以说是拍卖场上众家追逐的焦点。“抱石作于金刚坡”,往往是傅抱石作品成熟、精彩的代名词,而熟悉傅抱石生平的朋友都了解,金刚坡时期作品普遍还有一个特点,那便是“小幅”作品居多,这与傅抱石与重庆的居住条件有关。而本幅《幽对鸣泉》图在符合了金刚坡作品成熟、精彩等特点的同时,又有着98cm×50cm的尺幅,对于收藏傅抱石画作,特别是金刚坡时期画作的藏家来说,其意义不言自明。
本幅作于1944年,时傅抱石任教于重庆中央大学。傅抱石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即应徐悲鸿之邀至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执教,抗战期间随迁重庆,寓居重庆西郊金刚坡。从1938年至1946年,傅抱石在此居住了八年。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他曾多次提及金刚坡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其创作的影响:“以金刚坡为中心周围数十里我常跑的地方,确是好景说不尽。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烟笼雾锁,苍茫雄奇,这境界是沉湎于东南的人胸中所没有,所不敢有的。这次我的山水的制作中,大半是先有了某一特别不能忘的自然境界后演成一幅画。在这演变的过程中,当然为着画面的需要而随缘遇景有所变化。或者竟变得和原来所计划的截然不同。”可见,金刚坡时期是傅抱石画风大变,也是其绘画风格成熟即风格形成的阶段。
此图取全景式构图,主题写老者幽居深山,值友人来访,童子烹茶相待。二老对坐谈天,山上瀑布倾泻,飞鸣而下。二老者不必究其为何人,总之为避世遁迹之高士。此类题材,傅抱石常写之,意在画山水,人物不过点题而已。而画山水,又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怀,借诗意的风景抒发对时代与人生际遇的感叹。
画面极有气势,近景古松荫蔽,峻峰巍峨;远处三股飞泉,奔腾而下,的确似有鸣声。在画法上,山体以破笔散锋的“抱石皴”快速写成,极尽毛笔之所能,利用笔尖、笔肚、笔根去勾勒皴染,呈现出险峻、峭拔的特征;用墨酣畅淋漓,营造出湿气氤氲的效果;设色较淡,仅以赭色渲染山体,薄染几笔花青,重以情态,而非真实的色彩。画家以不同的块面组合与墨色水气的交融传达出巴蜀山水苍茫厚重的特质,虽率意简略,笔墨松散,却有一种天真情韵在其中。二高士与一童子虽为点景,却神态悠然,连树下茅舍内的一只茶壶亦刻画生动。整幅在粗豪迭宕的笔墨之间仍不失物像互动的合理铺陈,实乃傅抱石风格成熟期的山水佳构。´
出版: 1.《中国书画》第40期,傅抱石作品专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封三; 2.《20世纪中国画坛的巨匠—傅抱石》。日本:涉谷区立松涛美术馆,一九九九年,页53; 3.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憄书《傅抱石作品精选》,傅抱石绘。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二○○二年七月,页10; 4.《中国现代十大名画家画集—傅抱石》,贾德江主编。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二○○三年九月,页29; 5.《傅抱石画集(上卷)》,傅抱石绘。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二○○三年十一月,页74; 6.《傅抱石大典》第98页,陆衡编著,古吴轩出版社,二○○四年七月; 7.《名家翰墨35》,傅抱石/金刚坡山水(一)。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二○○四年八月十七日,页71; 8.《傅抱石的世界》,叶宗镐编著,台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二○○四年十二月,页223。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