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歌德2011秋拍精彩纷呈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尉露) 北京歌德2011秋拍精彩纷呈。2011北京歌德秋拍,将于12月初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在广大藏家的支持和帮助下,已经征集到了包括中国书画,古董珍玩,珠宝工艺品,世界名酒四个类别,十个专场,千余件精彩艺术品。

【鱼饮高华—谢稚柳、陈佩秋专场】

专场将有数十件两位先生各个时期的精品力作集结出现,质素规模,堪称难得。歌德希望通过本次精品专场展现出谢、陈二位先生高超的艺术底蕴和高雅格调。谢稚柳与陈佩秋是中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史上著名的艺术家伉俪,有当代赵管之誉,其不断的艺术实践和探索,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画画家。本专场所集精品亮点频见,其中有谢稚柳先生早年工笔力作《拒霜沙鹭》,作于1954年成熟时期的力作《桃花春鸟图》,以及先生早期代表作之一《林麓晴云》,并且有陈佩秋先生盛年时期代表作《江南春图》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稚柳《拒霜沙鹭》纸本镜心 128×64cm

款识:埜鹭闲竚立,秋渚夕阳中。香弄芙蓉影,波痕映浅红。沈石田有《夫容野鳬图》并题此四句,图中所作埜鳬全取陈仲美体,予以宋人法为沙鹭写生取景亦异,遂与石田 相远矣,稚柳。

钤印:谢稚、稚柳、杜斋、鱼饮谿堂

来源:此作品为作者家属提供。

出版:

1.《谢稚柳画集》第二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

2.《谢稚柳》P105,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3.《中国文博名家画传 谢稚柳》P149,文物出版社,2004年。

4.《谢稚柳诗画选集》P414-P415,文物出版社,2005年。

谢稚柳先生早年工笔作品(1960年作)《拒霜沙鹭》,八尺巨幅,是现今存世尺幅最大的一件先生盛年工笔花鸟画力作。画面以骨法勾勒湖石,皴染分明是宋徽宗的家数,几组芙蓉掩映其间,摇曳生姿,设色淡雅雅,丝丝不苟的神貌,散发出宋人院体绘画特有的拙朴。一只沙鹭徜徉水中,深厚繁复的点染,凝练沉稳的勾勒,纤巧秀雅的仪态不仅贴近古人的灵魂更加贴近自然。画中题款书法已经逐渐脱开陈老莲的瘦硬古拙,变得丰腴端庄起来。追求新理异态,有观察体物的精到,也有求雄、求峻、求奇的特点,是谢稚柳先生中期花鸟画一大特色,则既发扬了宋人的形神兼备与格法森严,又融入了元人的清雅含蕴宁静温馨的诗情,笔法细腻,色彩轻灵,又别是一番情调。此作多次展览著录,是迄今为止拍卖市场上前所未见的谢稚柳精品代表力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陈佩秋《江南春图》 纸本镜心 123x245cm

款识:津回大地寒霜少,四月江南草木滋。如锦絮花生意满,春风吹水绿参差。壬午岁七月末,健碧在古滇作此《江南春图》于布珠新居。

钤印:秋兰、佩秋

来源:此作品为作者家属提供,并经作者本人鉴定。

说明:此作品曾发表于2007年2月6日人民日报第八版,吐故纳新雍容大度陈佩秋中国画。

陈佩秋先生《江南春图》,是画家盛年时期作品,尺幅巨大(24平尺),青绿设色,静观此画,给人一种恬淡宁静,如玉树临风般的潇洒俊爽之感。用墨彩写意的笔调,写出淡雅简远的意境来。陈佩秋从艺之始,即能标唐宋之高格直溯画源,于唐宋绘画三沐三起之间犹能洞悉古人微妙处,故陈佩秋先生的花鸟画,即使放置于古人作品之列,亦莫能分辨。所谓能得古人之髓者,正是如此!陈佩秋绘画创作中另一值得注意的特质就是对色彩的运用进行了极为大胆的尝试与革新,画中之敷色,如同词之雅郑,同样是红、黄、青、赭,善用者自然是增色添彩,不善用者则极易近俗,判若天渊。观此幅《江南春图》,画面构图已比早期更为开阔。先生并不以峰峦起伏、山势变化来造成画面的奇崛、险峻。而是以铺陈之法,力求画境的深邃厚重;以传统笔墨点线为骨骼,而大胆采用西方点彩派与印象派用色之法,在色墨交融的极大对比之下,在色彩斑斓、光影迷离之间,为观者洞开了一个新奇优雅同时又静谧深邃的审美境界,凸现出无穷的生机活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谢稚柳 桃花春鸟图 纸本立轴 89×42.5cm

款识:1. 纤细霜毫重写真,黄家轻色得清新。百年画笔归天水,已绝江南落墨人。自蜀黄荃父子以轻色写生,绝去蹈袭。而徐熙以落墨高视于江南。风沿波接,降及赵佶,不宗于徐而归于黄。数百年来论写生尚双钩,靡不以赵为宗师,要尚是蜀黄氏之遗,而江南落墨之灋遂散亡,邈不可知。甲午龝日镫下,谢稚柳记。

钤印:谢穉之印、枥下生、敦煌旧客、鱼饮梅竹之斋

2. 此为予居苏州河北时所作,屈指遂已廿年,数年前为人所窃,且亦已忘去。今转辗为子建印人所得,持以相示,属为题数语,不觉有少作之悔,聊记其事如此。癸丑盛夏,枥下生稚柳风腕。

钤印:稚柳、谢

出版:

1. 《谢稚柳》P54,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 《融古开今&S226;纪念谢稚柳百年诞辰书画精品集》P162、163,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桃花春鸟》作于1954年的秋天。谢稚柳是花鸟、人物、山水并举的画家,众所周知,在1945年前后谢稚柳绘画风格进入完全成熟时期的册页,但先生的艺术探索并没有到此为止,伴随着对画史的研究和鉴定实践的不断深入,他对花鸟画的表现方式思考更深入了。这个时候先生绘制了这幅《桃花春鸟》,桃枝绘得自然俏楚,朵朵桃花,双钩轻色,予人雅逸高贵的感受。枝上小鸟,丰羽铄神,侧首回眸间,也是让人心生爱怜。然而更妙的是画上的题跋,右为本题,左为补题,前后相距有近二十年,所题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但是与这幅画却深含意义。右题(本题)显示了谢稚柳的画史知识以及他于绘画一道不断探索的胸怀,左题(补题)则讲述这幅画的一段曲折经历,此画钤印亦含情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谢稚柳 林麓晴云 纸本立轴 84×48cm

款识:林麓晴云。鱼饮溪堂制,谢稚柳。

钤印:谢稚、稚柳

出版:

1.《名家翰墨&S226;谢稚柳特集》P27,香港翰墨轩,1993年。

2.《谢稚柳诗画选集》P104-P105,图25,文物出版社,2005年。

来源:此作品为作者家属提供。

张大千曾以“天下英雄君与操”来形容自己与谢弟,谢稚柳在中国近现代书画中的地位可见一班。先生早期的画作温婉雅丽,有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深具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风骨,笔墨细腻,风雅脱俗;晚年则画风一洗婉约,自由豪迈,可谓“浪淘尽,大江东去”。

此张《林麓晴云》正是谢稚柳早期的代表作之一,气势恢宏,笔法精严。构图,用色,笔法,各种布局,都典雅之极;巍巍青山,袅袅白云;绿林深处,流水人家。近看,每个笔触可谓尽善尽美,细如毫发,无论欣赏皆把玩不腻;远观,整幅画使观者迎面一阵清新爽朗的山林之气,极悠远宁静,犹如置身于古人诗词中观泉听松,清风明月之境地。远、中、近景兼顾,谢稚柳将浓郁的人文气息与自然山水完美融合,是对文人画精神的最佳体现。

【翰苑壮观—中国书画专场】

专场汇集了近两百件画作,既包括了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徐悲鸿、李可染、林风眠、黄胄、陆俨少、启功、赵朴初等近现代大师的作品,如张大千的《幽涧寒泉》,傅抱石的《观瀑图》,齐白石的《荷花鸳鸯》,李可染的《牧牛》,林风眠的《渔歌》,亦包括了范曾、何家英等当代领军人物的优秀作品,很多作品多次出版著录。同时,同一藏家上款,画家家属提供,董寿平等专题,精品众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大千(1899-1983)幽涧寒泉

纸本镜心

癸卯(1963年)作

款识:癸卯十一月爰翁。

钤印:大千唯印大年

98×63cm 约5.7平尺

说明:原藏家为沈挹冰女士,沈挹冰(Judy Shen)珍藏的张大千画作,均直接画家所赠。沈挹冰女士出生于上海,她曾是张大千于1954年至1971年旅居巴西摩诘市时所收的四位弟子之一。沈女士十分热爱学习作画,尤其擅长效仿其师张大千的泼墨风景画和写意荷花图。

此幅《幽涧寒泉》体现了光雾之色的浑阔变化,多呈现出阴雨后的晴明景色,山间或是明快的云影山光的短暂停留,或是瓢动的阴云、浓雾附着的山峰、掩映的溪水,或是幽谷和深林中的明净、沉郁的氛围。张大千将大自然神奇幽深、明灭显晦的景致通过亮丽的色彩挪移到有限的画面之上,有着阴明晴晦自然境象的万千变化。王维“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诗意确实深切地表达出张大千的绘画意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傅抱石(1904-1965)观瀑图

纸本立轴

戊子(1948年)作

款识:伯琦先生方家正之,戊子九月金陵写,傅抱石。

钤印:傅、抱石之印、往往醉后

69.5×34.5cm 约2.2平尺

在此幅《观瀑图》的画面上可以观赏到先生在传统山水画皴法基础上,融汇、活用了各种传统技法,他选择了传统皴法中最不规律,最自由,也是最洒脱的两种:‘乱柴皴’和‘乱麻皴’。所绘云烟迷雾,壮丽沈雄。创作章法不落常套,完全把水、墨、色融合为一体。布局上,山峦的顶峰伸出纸外,近景充塞山峦树木,中断留出云雾,打破了传统的格局,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抱石喜醉画山水,甚至无酒不能作画,此酒神状态始终贯穿于其创作中,观是画,了不经意,草草而成,然笔极端妍秀媚,宛若自然天成,故抱石之“往往醉后”实为感情之非理性与笔墨之理性的最佳结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林风眠 鸬鹚 纸本镜心 67×67cm

款识:林风眠。

钤印:不中不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可染 牧牛 纸本立轴 84.5×48cm

款识:可染。

钤印:李、可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齐白石 荷花鸳鸯 纸本立轴 100.5×49.5cm

款识:庚寅秋,九十老人齐白石。

钤印:白石、寄萍堂

【空纳万物—日本私家收藏鼻烟壶专场】

此专场是从东京一个私人收藏家处征集,共85件。材料种类很多,包括有瓷、玻璃、玉、玛瑙、水晶、翡翠、青金石、犀角、珊瑚、象牙、琥珀、葫芦、漆、蚌壳、果核、端石,铜胎珐琅、内画,应有尽有。大部分为清中期所制。其中几件为乾隆宫廷御制。而且每一件都可谓是同类中的上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中期 翡翠光素鼻烟壶 h:7cm

清中期翡翠光素鼻烟壶,掏膛极佳,水种莹润翠绿,为上等老坑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 御制核桃雕云龙纹鼻烟壶 h:5.1cm

清乾隆御制核桃雕云龙纹鼻烟壶,此壶体轻,雕琢繁复精美,极为罕见,只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 苏作玛瑙巧雕花鸟鼻烟壶 h:7cm

清乾隆苏作玛瑙巧雕花鸟鼻烟壶,此壶为清乾隆苏作玛瑙雕件的代表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 剔红人物鼻烟壶 h:6.9cm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 白玉雕松鹿纹鼻烟壶 h:6.5cm

【大雅遗存——古董珍玩专场】

本专场共有拍品400余件,类别包括文房清供,古代绣品等,材质包括象牙,犀牛角,珊瑚,金属,瓷器等。类别各异,材质多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末清初 象牙雕菩萨像 h:9cm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 象牙整根满工人物花卉摆件 H:12cm

其中包括多件明清象牙作品,从目前象牙收藏市场来看,明清两代以北方宫廷和苏做艺术审美观设计制作的牙雕大师作品,是象牙艺术品投资中的热点。清代是象牙雕刻的高峰时期,宫廷造办处牙雕作品直接服务于皇室,征召各地大师入京服役,他们相互间取长补短,形成雍容华丽、高雅大方的宫廷艺术风格。同时,又将士人文化与宫廷风格相结合,使得宫廷牙雕呈现出别具一格之风貌。其中“明末清初象牙雕菩萨像”此观音以象牙整雕而成,发髻盘起,头戴幅巾。面相饱满丰润,双目冥闭,安静慈祥。身佩项圈璎珞,著天衣佛裙,衣褶层迭,自然流畅。右手拿佛珠,结跏趺坐。整个雕像造型美观,极富神韵,包浆厚润,尊贵之气内含其中。实为收藏之佳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830年制造 VERITE 金壳黑底画珐琅怀表

钟表自19世纪下半叶起,逐渐成为上层社会直至中产阶级的必备品,它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最具收藏和鉴赏价值的精致之物。歌德2011秋拍为藏家呈现的古董怀表,可谓是异彩纷呈,包括19至20世纪的复杂功能怀表以及各个品牌的经典力作,其中不乏百达翡丽、江诗丹顿、爱彼等超一线品牌,让您领略古董怀表从其实用性到观赏收藏性的转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中期 黄地“群仙祝寿”帐

从近年来国内绣品拍卖价格稳步攀升的情况来看,表明绣品收藏正在逐渐升温,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藏家关注。据考古资料证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丝织品。唐代刺绣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针法,其表现形式也从单纯的服装走向了具有欣赏价值的画幅。宋代的绣品中,绣画水平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传神意境。明清两代绣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本次秋拍呈现的“清中期黄地“群仙祝寿”帐”此寿帐以黄色缎为底衬,上方绣有亭台楼阁,松、柏树分布四周,灵芝瑞草和象征长寿的太湖石、绶带鸟等纹饰穿插其间。中部绣有寓意“富贵长寿”的巨幅麻姑献寿图案。两侧绣有八仙乘云驾鹤纷至沓来,一派喜气洋洋的的吉庆场面。此寿帐绣工精致、用色艳丽而丰富,为清中期佳作。寓意吉祥,幅面较大,保存完整,实属少见,从其绣工和幅面来看,应为清宫中的祝寿用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 “汉素鼎”紫檀古器座 D:20.5cm

清宫木器杂项残件在收藏领域中相对比较冷门,虽为残件,但它对研究清代宫廷御制器物是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类器物在拍卖市场上虽有零星上拍,但一直没能形成气候。本次秋拍将推出清代特别是乾隆时期宫廷紫檀器物构件、器座等数十件拍品,其中仍有数件器物保存相当完整。如“清乾隆‘汉素鼎’紫檀古器座”紫檀木制,荷叶形,弧边,底部款识“汉素鼎”、 “乾隆御鉴”、“甲”。此拍品深具紫檀材美色幽之质,其座面、座底对应由中心引三条脉络指向三足,极富形制美感,整器气韵流畅,属难得器座妙品。

【紫玉金砂—名家紫砂壶专场】

专场汇集了60余位现当代制壶名家的百余件重量级精品。其中,既包括周桂珍、何道洪、吕尧臣、葛陶中等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也包括如朱可心、顾景舟等老艺人的经典之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顾景舟制笑罂壶 L:19cm H:10cm

出版著录于200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景舟壶艺流别录》第14页

此壶壁薄而坚实,胎质纯而细腻,通素无文饰,简洁古朴。盖内钤有“顾景洲”印文。整体制作工艺讲究,简单大方,出版著录于200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景舟壶艺流别录》第14页,流传有序,堪称壶中精品。顾景舟被誉为 “一代紫砂泰斗”,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就曾创下单件作品过百万元纪录,在当时的艺术品市场,只有吴冠中、陈逸飞等少数大师才有可能达到如此佳绩。著名艺术家亚明评价:“紫砂自明正德至今500余年,高手不过十余人。顾兄景舟当为近代大师。顾壶可见华夏之哲学精神、文学气息、绘画神韵。”令顾壶身价百倍的,除了创新精神和文化底蕴,数量稀少也是重要原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何道洪款 洋筒

窑温:约1180度C 收缩比:约12% 容量:700CC

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是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嗜好、收藏。从而成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

【古美雅研—明清古砚专场】

北京歌德2011 秋拍针对砚台潜在的市场前景精心准备了百余件方各朝代精品名砚,以满足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需求。藏品主要来源日本及国内藏家旧藏。本场拍卖有几大亮点:一、砚种品类多,包括端石、歙石、澄泥、红丝石、松花石、铁砚、秦汉砖瓦砚等多个砚种,并且很多是名石中的精品,如端石鱼脑冻砚板。鱼脑冻是端石最名贵的石品,有鱼脑冻出现的端石质地特别细腻、滋润、扶之如小儿肌肤,堪比玉中羊脂。古代遇到上佳石料不忍下刀雕琢,以赏石收藏为主。二、名人用砚多,名人用砚有伊炳寿、翁方纲、吴大澂、高凤翰、乾隆皇帝、等名家题铭砚,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珍贵藏品。三、古代经典砚式多,如明代蝉型歙石砚、明代端石兰亭雅集砚、瓜瓞砚、宝瓶砚、瓦型砚、钟式砚等砚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 蝉形歙石砚 38x23CM

“明代歙石蝉型三足砚”,以歙石取抽象蝉形,砚面起自然坡度,砚池深阔。砚首圆润过度至砚背,与砚背下端凸起的双足支撑砚体。整体线条圆润疏朗,造型雅致,不见一丝雕琢痕迹,线条流转灵动,浑然天成、气势浑厚,极具唯美的艺术风范。

见《史记&S226;屈原贾生列传》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可以看出古人认为蝉性高洁,可谓出污泥而不染,故而倍受古人推崇。以蝉型制砚,代表了当时文人雅士洁身自好的境界。蝉形三足砚属于明朝名品,见一方与本砚形制一致的,收藏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中国状元博物馆中,较本方尺寸小许多。据考证本方是目前传世明代蝉砚中体型最大的一方,品相完好,殊为难得。

参见《钦定西清砚谱》卷十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代“唐云”铭瓜碟连绵式端砚 27X21cm

正面铭文:种志, 杭州唐云题

背面铭文:青门瓜抱蔓摘佐,我挥毫 墨五色

印章:大石 景安制

此仿生绿端砚,以丰瓜为题材,雕工细致入微,茎叶藤蔓无不表现的淋漓尽致,寓意吉祥深刻。绿端为端石中之稀有砚材,石质细腻纯洁,深沉。以此为材作瓜形砚可谓恰到好处,原配旧木盒。

铭者简介:1:唐云(1910~1993),字侠尘,别号东原、药尘、药城、药翁、老药、大石、大石居士、大石翁,浙江杭州人。曾任中国美协理事、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名誉院长,西泠印社理事。为海上花鸟画“四大名旦”之一。

2:_张景安(1905~1975),祖籍江苏无锡人。早年随砚刻、雕艺人张文彬学艺,后拜制砚名家陈端友为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伊秉寿”铭端石随形砚 15.5X17.5cm

此砚端石而制,石质细腻,色青中泛紫。砚背雕刻铭文“枝高出手寒,嘉庆二十年八月 用之为墨卿”钤印:墨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 “玉兔朝圆”澄泥砚 D:12cm

砚系澄泥制,形体尺度与歙溪眉子石仿制,砚同二覆手内月轮顾兔,模范天成,虽不能如宋砚之天然巧色,更无凹凸,而较彼出自刻琢者稍觉浑模,上方侧亦镌仿宋玉兔朝元砚七子楷书。砚背付手内刻月轮顾兔周镌御题铭一首曰:小圆大圆如月盈,其中更孕玉兔形,文房受墨宜管城,宣毫顾处能无情,钤印:会心不远

清乾隆年间中期,仿古砚的制作很盛行,宫廷将原存旧石用来仿制古式,并录入《西清砚谱》之中。仅“仿汉未央砖海天初月砚”一式,载入《西清砚谱》的就有三方,一方端溪石、一方龙尾石、一方澄泥,砚背均有乾隆御铭。如其中一方砚铭曰:“未央之砖胡为署,建安年或三台之所遗,坠清漳而濯渊,似孙不察为题笺,形则长以椭,声乃清而坚,嘉素质之浑沦,浴初月于海天,师其迹而不承其讹,是亦稽古之一助焉,乾隆御铭”。由此可知,当时的清廷造办处曾制作一批砚,用来赏赐宗室大臣,其中以仿古砚为主,砚材则大多取自端、歙和澄泥,此砚即是乾隆时期的赏赐之物。细审圆砚,它承载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照耀着古代制砚业的历史星河,再现了砚台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素净高雅,突显了清代艺人高超的制砚技艺。

【翠茗雅集——珠宝工艺品及陈年普洱茶专场】

专场共有拍品二百余件,分为珠宝翡翠、工艺品及陈年普洱茶三个部分。

一、珠宝翡翠

珠宝翡翠部分包括手镯,戒指,项链,耳环等百余件拍品,大多来自海外藏家,材质纯正,制作精良,估价合理,适合投资与收藏。黄金有价玉无价,近年来翡翠玉石的价格不断看涨,升值空间广阔,投资潜力巨大,无疑是一项很好的投资项目。本次歌德秋拍珠宝翡翠,精品众多,拍品春娇百艳,由翡翠、玉石、珊瑚、沙弗莱石、珍珠、18K金多种宝玉石组成,异彩纷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上至下依次排列)

冰菁玉洁 冰种翡翠套链

材质:透冰白玉、沙弗莱石、钻石、18K金

设计理念:纯正透冰白玉搭绿色沙弗莱石,最能衬托女人高雅气质

春娇百艳 墬饰

材质:翡翠、玉石、珊瑚、沙弗莱石、珍珠、18K金

设计理念:符合中华民族风格服饰的最佳搭配

翡翠手镯

内圈圆,外圈圆,条杆圆,因为讲究圆圆满满,所以称为福镯。福镯极为经典,流传已久,讲究精圆厚条,庄重正气。本条福镯精美大气,流光溢彩,条形饱满,实属佳品。

满绿翡翠包金豆荚

翡翠娇艳欲滴,绿色饱满,豆粒精细,种质细腻,色泽明艳,雕工精湛,造型别致新颖,尽显雍容之气。

二、工艺品

工艺品部分共有拍品百余件,类别包括挂件,笔筒,摆件等,材质包括象牙,犀牛角,珊瑚,白玉,金属等,设计精美。结合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审美观念,集材质的稀缺性与工艺的唯一性于一身,值得关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左至右依次排列)

红珊瑚树摆件:此摆件为天然珊瑚,形态完美,色泽艳丽,浑然天成,花枝线条优美,摇弋多姿,极富美感,颇具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之神韵,占线一副清新雅致的华美画面,实为难得的精品。

象牙制鸟笼摆件:鸟笼以全象牙细磨而成,牙质洁白细腻,用料考究,玲珑精美。笼丝细腻光滑,配以精美的鸟食罐与水罐,其造型古朴典雅,尽显高贵气质和品位。

大方歙砚:此方歙砚造型大气,用料考究,雕工精美,石料青莹,纹理缜密,坚润如玉,磨墨无声,古人对歙砚有“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的说法!把保歙砚比拟为价值连城的和氏壁,这足以说明一方精品歙砚是何其珍贵而难得的了。

白玉镂雕龙凤对牌:此对牌为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质温润洁白,细腻油润,雕工细腻流畅,古朴大气,充分体现了和田白玉的含蓄之美,寓意龙凤呈祥,幸福长久,几居收藏价值。

匏制团寿纹八不正对瓶(一对):八不正器型为官模匏器中代表器型之一,此组匏器依照官模范制而成,葫芦撞模饱满,纹饰清晰古朴,皮质紧实致密,天工造物而悉随人意,实为难得,可称为匏器中的精品。

三、陈年普洱

陈年普洱茶部分推出的均是收藏级的普洱,其中包括普洱茶发展历史中著名茶厂的产品,如拍品中的远年同庆号、勐海茶厂、中国茶叶公司等。以及上世纪60年代牛皮金尖茶等这批普洱茶已属古董级,从清末,文革保存至今,其陈化已达顶峰阶段,被茶界视为“圣物”。另外,印级茶也就是上世纪50至70年代以中茶公司等几个大的国营企业为主导的机械化普洱茶,也位列其中,如拍品中的早期红印、绿印铁饼等,可谓正在形成的古董茶,颇有潜力。此外,上世纪80年代制成的备受名家追捧的七子饼茶也将上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60年代 牛皮金尖茶 一包 2655G

这件牛皮金尖茶为60年代出品,至今已保存将近50年之久,重达26.55千克。茶品质量上乘,茶汤色泽红润,口感极佳,实为收藏之佳品。陈年藏茶(金尖茶),其实就是销往藏区的黑茶,俗称“砖茶”。与当前市场上热门的云南普洱茶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无论制作工艺还是质量功效都大同小异,均具降脂、减肥、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其实,普洱茶与康砖、金尖等藏茶一样,均是黑茶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属于后发酵茶,都曾经是销往边疆的茶叶,同样保存时间越久陈香味就越醇厚。藏茶按年份和质量确定价值,收藏性很强,是中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悠久。早在11世纪前后,即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74年),就有用绿毛茶做色变黑的记载。黑茶是很多紧压茶的原料,黑茶压制成的紧压茶有茯砖茶、黑砖茶、花砖茶、湘尖茶、青砖茶、康砖茶、金尖茶、方包茶、六堡茶、圆茶、紧茶等等。以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为主要产区。黑茶以边销为主,部分内销,少量外销,因此,习惯上又把黑茶制成的紧压茶称为边销茶。藏茶按年份和质量确定价值,收藏性很强,目前的价格升值空间较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60年代 毛主席语录茯砖一片 1786g

【历久弥香——陈年茅台酒专场】

继今年春拍中国名酒专场获得空前成功后,本次秋拍将推出更大规模陈年茅台专场,包括200余件标的数千瓶陈年茅台酒,出产年份始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止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横跨近半个世纪。拍品品类齐全,种类丰富。不仅有80年代五星牌、飞天牌、葵花牌茅台酒,更包括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各色土陶瓶茅台酒,以及特供用酒黑釉瓶、黄釉瓶茅台酒,还有上世纪出产之豪华包装“珍品”系列茅台酒,包括“一七○四”、“陈年”、“方印”、“曲印”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十年代茅台酒中有一瓶出产自“1958年10月2日”之陈年茅台酒,日期清晰,保存完好,更为难得的是,本品与本年度春季拍卖会上成功拍出的一瓶五十年代茅台酒,出产自同一日期,实属少见,二者可能源自同箱。无独有偶,本场再现4瓶同出产于“1974年5月24日”之全棉纸包裹“葵花牌”茅台酒,棉纸干净整洁,包裹紧密,蓝色机打日期清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除了出产日期特殊的标的外,更为出彩的是一瓶五十年代“车轮牌”茅台,本酒瓶身材质为细白瓷,正标即为传说中的“车轮”商标,该标较之以后出现的“五星”商标最大的不同就在正标右下角的英文注释上,因当年没有外销品牌,茅台酒出口海外需要和内销作出区分,故在正标右下角加注了英文。正面商标“贵州茅台酒”五字中“贵”字为传统繁体字,比对现存实物可知内销茅台酒出现繁体“贵”字最晚在1956年,外销茅台酒出现繁体“贵”字最晚在1958年下半年。此酒应为最后一批出口“五星”商标繁体“贵”字茅台酒,是继“艹”苔之后“飞天”商标之前的一种过渡商标,存在时间较短,亦为茅台酒外销品牌“飞天牌”及“葵花牌”之鼻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自2010年秋季推出产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之“陈年茅台酒” ,此酒成为拍场不可或缺的特殊种类之一。此类酒为“飞天”商标外销型茅台酒,它的诞生经历十分复杂,“文革”前夕,茅台酒厂生产出一批出口型“飞天”商标茅台酒;未料“文革”伊始,茅台酒厂“革委会”宣布启用充满红色革命气息的“葵花”商标代替“飞天”出口海外,所有刚刚出产出来的“飞天牌”茅台酒全部被当时茅台酒大陆唯一外销商——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以下简称中粮公司)封存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因此批茅台酒存放期近二十年,确为“陈年茅台酒”,为与当年销售的其它普通类别的茅台酒作出区分,中粮公司自行设计墨绿色标签及礼盒开始委托香港五丰行及澳门南光公司外销海外,此即为本标的“陈年茅台酒”的来源。本场推出的“陈年茅台酒”共2瓶,品相上乘,将成为藏家柜中的点睛之笔。

为了更好的为广大名酒收藏爱好者服务,歌德公司秉承一贯的求真原则,对于所有征集拍品严把质量关,所有拍品均经过歌德拍卖公司专家和行业专家顾问们的逐瓶鉴定认可后方可上拍。同时,对于在本专场中成交的所有拍品,歌德公司将出具由北京歌德拍卖公司提供的带照片的拍卖成交证书,并在每瓶拍品瓶身上用歌德公司徽记打上火漆印记,作为有关身份证明,使购买者的权益得到更多保障。

【龙腾虎跃——地方名酒及养生酒专场】

专场包括地方名酒及养生酒两部分。

推出标的200余件,近2000瓶全国各地陈年名酒及养生药酒。拍品中不仅有各地特色名酒1500余瓶争奇斗艳,更有1993年后禁止生产的绝版同仁堂牌、李时珍牌虎骨酒400余瓶,还有地方特色虎骨酒、如意长生酒以及珍贵老药。这也是北京歌德第一次单设养生酒专场拍卖,征集了众多精品,供广大爱好者收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虎骨酒”是采用虎骨、鹿茸、杜仲、牛膝、枸杞、木瓜、五加皮等名贵动植物中草药制药而成的药酒。酒的选择,要求“清香远达,色复黄金,饮之至醉,不头痛,不口干,不作泻”。药味的要求一般为名贵地道药材。在泡制过程中,要经过几十道工序,使药的有效成份,尽可能浸透而出,其他不溶杂质尽量去掉。1993年后不得用虎骨制药。本场拍品均为1993年之前生产之产品,为难得的收藏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酒为北京同仁堂产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公私合营虎骨酒,大瓶647ml装,保存较为完好,实属罕见。 据记载,1954年北京同仁堂开始实行公司合营改造,于1956年1月完成公私合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中药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的李时珍牌虎骨酒,此酒由绿色瓷坛装盛,瓷坛形体古朴大方,外罩铁桶,品质上乘。此种虎骨酒存世量稀少,十分难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散、局方至宝丹,是北京同仁堂名药,与紫雪丹称为“温病三宝”。本次专场所拍标的均为1993年之前生产之产品,是难得的收藏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瓶山西汾酒产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由永利威酒业销售,双鹤为记,黑色的陶瓷瓶透露出他的不平凡。且保存完好,酒标完整,字迹清晰,能够保留至今实属难得,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传奇故事。永利威酒业有限公司,原名永利威酒庄,始创于1876年,在1905年正式在香港成立,同年在广州市将原于同治年间在北京注册之双鹤牌注册为专利注册商标,并将业务及商标拓展到天津、上海、佛山等地。其商标由宣统二年,改为石印加上花边。民国二年,改双鹤火印标识。永利威酒业有限公司所生产的酒类早于1923年远销欧美,向国际市场迈进,主要经营驰名的商标产品“山西汾酒”、“五加皮酒”。

【盛世佳酿——法国名庄红酒及世界烈酒专场】

法国名庄红酒包括200余件标的,数千瓶名庄佳酿,涵盖了波尔多,勃艮第地区具代表性的拉菲,拉图,柏翠,木桐,奥比昂,玛歌,白马,奥松,罗曼尼康帝等九大顶级酒庄珍酿。其中的罗曼尼康帝DRC12瓶套装组合及罗曼尼康帝1997年3瓶连号原箱珍酿,非常罕见。部分名庄酒为法国原酒庄提货,机会尤为难得。同场还将推出部分法国波尔多二级,三级酒庄好年份的优质葡萄酒。本场所有拍品传承可靠,价格合理,理应创出佳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45-2005 伊甘酒庄垂直年份套酒 61瓶 750ML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45-2005 拉菲垂直年份套酒 63瓶,750ML

世界烈酒主要包括陈年轩尼诗,人头马,马爹利等著名法国干邑白兰地,多为上世纪50至70年代出产,饮用价值和收藏属性俱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十至六十年代 人头马白头路易十三(REMY MAITIN LOUIS XIII)

北京歌德 2011秋季拍卖会将于11月30日至12月2日预展,12月3日至4日拍卖,届时将有千余件精彩艺术品待展风华,展拍地点均为北京昆仑饭店。2010秋季拍卖中,歌德公司为藏家奉上了从世界各地征集而来的艺术珍品,品类丰富、质素可观,希望为藏家搭建更为广阔和精彩的收藏平台,一起享受艺术的顶级盛宴。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