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收藏在粤不断升温(图)


春节期间,不少市民喜欢为居室添置旺财器物,如古钱币等。据记者了解,与书画、陶瓷等其他门类的古代艺术品相比,古钱币的价格要低得多。由于投资门槛低,只需要几百元或几千元就能入市,古钱币收藏大军近年不断壮大。另一方面,与近年邮市、股市的不景气形成反差的是,古钱币的市场价格一直稳步上扬,以清十帝钱为例,5年来平均升值幅度达到300%~400%,这使得古钱币成为热门的投资洼地。
市场现状
古钱币收藏者越来越多
据悉,历史久远的汉朝五株钱,由于存世量大,三五元就能买得到。至于北宋的古钱币,虽然在业界享有“美”誉,但也只需花十元八元即可拥有……投资门槛较低,令古钱币的收藏大军近年不断壮大。
目前,古钱币的收藏爱好者的队伍甚有超过集邮大军的势头。“我1958年开始集邮,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玩古钱币。”广东省钱币学会理事苏瑞光告诉记者,邮票市场政策不明朗,滥发严重,加之南方地区天气潮湿不适宜集邮,以致许多集邮爱好者转投古钱币收藏。此外,苏瑞光还介绍,由于钱币收藏爱好者不断增多,相关的组织、机构,规模也不断扩大,以广东省钱币学会为例,自1983年组建以来,如今已经发展至各市县几乎都有相关机构。
雍正大币
两年价升10倍
虽然收藏古钱币的资金门槛要求较低,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升值前景。以清十帝钱为例,5年来平均升值幅度达到300%~400%,特别是发行量较少的真品官铸雍正大币,品相好的甚至可以卖到200~300元/枚,较2~3年前价升10倍。
据有关拍卖资料显示,古钱币是拍卖市场的常客,拍价也不断创新高。如去年12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一枚辽代的通行泉货,一举拍得22万元人民币;而同场出现的一枚唐代乾泉封宝则拍得15万元人民币;而战国时期的五铢钱范亦被抢至18万元人民币成交。
专家提醒
收藏不求“全”但求“专”
专家认为,历朝历代以来的古钱币网格极其庞大,民间收藏根本无法全部企及,因此市民收藏古钱币不宜求“全”只宜求“专”。据悉,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4000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70多项世界之最。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晰,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初入门者,可先收藏存世量大、价格便宜的北宋钱币。”对古钱币颇有研究的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理事陈建平认为:“北宋的钱币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身,所有北宋的钱币加起来不到百种,而且市价比较便宜,也就是几元一枚,因此是很好的‘试练’门类。”据其介绍:“北宋钱币规格众多,汇集各书体,非常优美。其中,宋太宗赵光义于淳化、至道年间发行的钱币,均以其书法手迹为铸币母本,集行书、草书、真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目前市价一枚仅10元左右,较为便宜,非常适合初入门者学习和收藏。”
“三招”可辨古钱币真假
由于收藏市场鱼龙混杂,专家还提醒市民注意分辨真假古钱币。“假古钱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机床冲压成形的新铜币,另一种是用旧铜翻铸,再经土掩造旧的假古钱币。前一种是最低档次的,也就是地摊上卖两元一枚或者是一元两枚的那类,而后一种则通常以真古钱币的身份来瞒骗消费者,诈取高额暴利。”陈建平以最广为人知的清五帝钱(常被用作“旺财器物”)为例解释:“新铜假币的进货价大概是一元五枚。而旧铜翻铸币,原料收购价是一市斤20元左右,可以翻铸80~90枚钱币,折合成本价两毛多一枚。这些旧铜翻铸造旧币,在市场上可以卖到几十元一枚,利润高达过百倍。”
据介绍,鉴别真假古钱币有“三招”:一看锈色,真品铜锈呈现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很不容易擦掉。而伪造锈色则不然,伪锈多在钱币表面,称作“浮锈”或“粉状锈”,比较轻浮,容易脱落。二听声音,古钱币由于年代久远,氧化严重,掷于水泥地面声音喑哑;声音清脆者为假货。三闻气味,此种方法是古钱鉴定中最简单的一种,因为伪品钱币多是用化学物质来伪造装饰,往往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刺鼻的化学性怪味,而真品钱币则没有。
四大因素决定钱币价值
专家认为,鉴定古钱币价值至少要看四个方面,一是历史价值,二是存世数量,三是文化价值,四是品相。据分析,首先,珍稀古钱币是货币历史的实物,更是历史的见证。因此在收藏前必须弄清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如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时的铸币,由于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少,大多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其次,看现存数量,如齐、燕、赵等国的刀币,韩、魏、秦等国的布币等,年代久远,比圆形钱稀少,价格昂贵。
而对于传世并不太少的品类,则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艺术价值定价格,如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篆;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为收藏珍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钱币珍罕与否,凡有币面模糊、轮廓缺损、锈蚀严重、看相较差者,尽量不要收藏。而在值得收藏的钱币中,用金、银、白铜等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铸量少,质量佳,更显珍贵。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