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华老字号博览会 汇聚全国一流老字号名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肠陈铜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稻香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汇聚全国一流老字号名品

11月2日,由商务部支持,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的“汇聚精华、传承经典”为主题的中国中华老字号博览会(2010·北京)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

中华老字号民族文化的瑰宝

中华老字号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弘扬传统文化、发展特色商业、方便人们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高度重视老字号事业发展,先后出台多项扶持鼓励政策,采取了多种支持方式,推动老字号事业蓬勃发展。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老字号都有突出表现。

汇聚全国一流老字号

本届博览会的特点可以概况为三个字“多,广,高”,即“表现形式多,覆盖范围广,企业层次高”。

1、表现形式多:运用多种形式融合丰富内容。

博览会聚合了展(展示)、销(销售)、论(论坛)、演(非遗表演)、谈(洽谈推介)等功能,将“两台大戏、三个平台、四项主题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两台文化大戏。11月1日举办“商业文化体验日”,组织各地代表参观前门大栅栏等特色街区,体验同仁堂、张一元、内联升、瑞蚨祥、步瀛斋等京城老字号。博览会期间每天安排老字号技艺和传统文化表演。

三个展示展销平台。搭建老字号商品展销平台,展示、销售中华老字号名品;搭建供需交流洽谈平台,交换信息,洽谈合作;搭建中华名吃一条街餐饮文化鉴赏平台,供市民品尝各地特色美味。

四项主题活动。博览会包括欢迎晚会、开幕式、主题论坛、闭幕式四项主题活动。11月3日上午9:30-11:30在荣宝斋礼堂举办的“中华老字号--民族品牌的腾飞之路”主题论坛,是本届博览会一大亮点。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以及来自香港和北京的专家将在论坛发表精彩演讲,就老字号的融资渠道、品牌建设和文化创意等问题深入探讨。

2、覆盖范围广:集成全国范围老字号资源。

地域覆盖广。参展企业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其中华东116家,华北93家,华南23家,西北、西南、东北以及港台地区40多家,遍布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广西、广东、河北、山西、香港、台湾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博览会基本涵盖了国内主要老字号集聚区的地方特色风味。

行业分布广。参展企业覆盖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中药、服装、鞋帽、酒类、五金、茶叶饮料、化工、厨具、眼镜等众多行业,其中食品类企业占62%,其次为酒类、工艺品、茶叶饮料和中药等。

历史跨度广。参展企业文化大多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业绩,文化积淀深厚。其中,既有千百年历史的“资深”老字号企业,也有建国初期新生的“年轻”老字号企业。始于殷商、源远流长三千余年的西凤酒、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金牌的山东东阿阿胶、创始于40年代的上海古今内衣等不同历史时期的老字号将集体亮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展会层次高:汇聚全国一流老字号名品

企业实力强。参展企业都经过严格挑选,近90%是原国内贸易部、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许多企业是名牌企业,拥有国家级驰名商标,是同行业的领军企业。如为人民大会堂配置家具的青岛一木集团,2007年亚洲品牌500强企业上海老凤祥,烤鸭行业的领军企业全聚德,分销网络遍布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跨国经营企业李锦记等。

品牌知名度高。参展产品大多是全国各地名优特精品。如杭州的丝绸、扬州的化妆品、广东的鱼丸、广西的三花酒、山西的牛肉、天津的麻花、名震天府之国的重庆荣记桃片等。

文化技艺高。众多参展企业的传统技艺被认定为国家级或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西凤酒的酿造技艺、朵云轩的木板水印技艺,王一品的湖笔制作技艺,张小泉的剪刀镶钢锻制技艺、秋林里道斯的红肠制作技艺、便宜坊的焖炉烤鸭技艺等等。或绣、或雕、或描、或烫、或刻、或烤,看家绝活、传统工艺,异彩纷呈。

博览会致力于打造企业盛典、文化画卷、腾飞支点、合作平台和宣传窗口,有利于打造宣传高地、推动民众认同,增强老字号影响力;有利于构筑合作平台,促进各地老字号协同发展、品牌拓展;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族品牌的成长壮大;有利于巩固老字号发展后劲,推动老字号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有利于发挥溢出效应,加快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打造国际商贸中心的步伐。

本届博览会将于11月7日结束。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