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张价值0.26元第一套人民币涨到2万多元
同为中国“第一”的人民币和邮票,身价却差别很大:第一套人民币因很少能被完整保存下来,身价在300万元左右;第一套邮票“薄纸大龙”邮票,崭新身价也只有9000元。
中国邮票鼻祖——“大龙”邮票现身鉴宝会
虽是旧的信销票,但一位邮票收藏者拿着“大龙”邮票出现在上周六的鉴宝现场时,就像抱着襁褓中的婴儿一样,小心翼翼。
专业装邮票的塑料袋里,有三枚不同颜色的邮票,邮票上的邮戳清晰可见。三枚一套的邮票,上面各有一条舞动的蟠龙。蟠龙透露着庄重与威严,邮票左上角和右上角“大清”二字,如高高在上的清朝皇帝,彰显着骄傲与不羁。
专家:张保先(河南商报鉴宝专家、郑州市邮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郑州市邮市邮票鉴定师)
点评:1878年,清政府在北京、天津、烟台、上海等海关设立邮政机构,并于同年发行第一套以龙为图案的邮票即“大龙”邮票。票面印有“大清邮政局”字样,全套三枚,面值以银两为单位:一分银绿色、三分银红色、五分银橘黄色。邮票主图为蟠龙,衬以云彩水浪。图幅为22.5×25.5毫米。
“大龙”邮票分为三种:“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藏友的这套“大龙”邮票属于“薄纸大龙”新票,是旧信销票。虽说是旧票,但品相还算完好,目前市场价在4000元~5000元。
【收藏课堂】“大龙”邮票
阔边5分银市价已高达90000元
因版别不同,“大龙”邮票的价格差距也相当大。目前,薄纸大龙新票的价格在8000元~9000元之间,而阔边大龙全套的市场价格在40000元~100000元之间,阔边5分银的价格更是占到了整套邮票的90%。
“大龙”邮票从1878年开始印刷发行。之后,“大龙”邮票的模具严重磨损,不得不重新设计印制新的邮票,即通常所说的小龙邮票。收藏界人士表示,作为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的历史价值无可取代。
第一套人民币原来“二毛多”涨到2万多
2毛6分钱经历半个多世纪,涨到2万元。藏友于冲(化名)的无心之举,得了笔意外之财。
在上周六的藏金鉴宝会现场,于冲从随身携带的牛皮信封里,轻轻抽出几张人民币。“啊!12张第一套人民币。”专家不由自主地叫出了声,“太难得了,品相还相当好。”
已过古稀之年的于冲,原来是人民解放军空军某航校学员,1950年参军,月薪3万多元(相当于现在的3元)。
“那时候,10000元只能兑换1元新人民币,1000元才兑换1角钱。”于冲呵呵地笑着,“一看才兑换那么一点钱,就觉得没意思,便把大钱兑换了,留下点小面额的,压箱底了。这么多年了,也没人动它,没想到现在老值钱了。”
专家:袁银龙(河南商报鉴宝专家、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亚洲钱币学会中国中部地区代表兼联络组组长、河南收藏协会钱币专业委员会会长)
点评:
持宝人的这套人民币主要是1948年发行的100元;1949年发行的2张1000元,一张200元,两张不同版别的100元,三张不同版别的20元,两张不同版别的10元,一张5元。这12张中国第一套人民币,在当时兑换新人民币最多也就2毛6分钱,现在涨到2万元左右。
【收藏课堂】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票种多、版别多。按面额分: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按票面年号分:1948年版12种、1949年版41种、1950年版2种、1951年版6种、1953年版1种。
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第一套人民币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很难得。现在第一套人民币全套价在300万元左右,单大牧马1万元币现在身价200万元,而且还在一路走高,已成为收藏界热捧的焦点。
人民币自1948年开始发行至今,已伴随我们半个多世纪了,它的发行标志着中国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1948年,各解放区,都为了保护解放区经济,建立了自己的银行,发行解放区钞票。大的有北海银行、东北银行、晋察冀银行、中州农民银行、冀南银行、华中银行、内蒙古银行,陕甘宁边区小的就更多了,当解放区连成一片的时候,币值不同,行名不同,就显现了弊端。
中央为迎接全国的解放,决定要成立统一的银行,统一的货币,中国人民银行就应运而生。统一称为“人民币”,并逐步兑换各解放区区币。
很有意思的是,它的发行是解放军到哪儿,就发行到哪儿。解放军到一座城市,就去接管印刷厂,寻找技术人员,原来的印钞厂能随军的就随军,不能随军的,就在新城市就地取材。
战争状态下,纸张紧张,每一批会有不同,不像今天有专门的印钞纸,还有油墨和机器。油墨和纸张一样多样性,印钞机器也是够丰富多彩的,在解放战争中,晋察冀边区票一直是在用石印版机器,直到印第一套人民币为止,不知其现在还在不在,如果保存到今天,那是非常珍贵的文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