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要形成合力
第四届中华战略文化论坛提出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要形成合力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课题。9月18日,中国政治学会政治与战略文化专业委员会、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中华文化学院和北京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在京联合举办第四届中华战略文化论坛。来自不同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文化创意人才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机遇与挑战”的主题建言献策。
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
“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还不强,这与中华文化本身的巨大魅力和我国应有的国际地位是不相称的,是与世界应该保持并加强文化多元、人类走向和谐的大势不相符合的。我们应该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为此提出了4个创新性问题:“如何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中坚持文化自觉、自强、自信;如何通过世界各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传播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如何使中华文化从学术殿堂走向千家万户,深入人心;如何使中华文化真正走得出去,站得下来,为世界所接受和认同,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论坛组委会主席徐根初表示,文化与领土和主权一样,是国家核心利益,应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我们要研究的不是中华文化要不要走出去,而是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的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说。他认为,应该从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情怀和和谐理念是文化走出去的核心元素。“我们应该重拾自信,让中国文化以自信、从容、高迈、尊严的姿态走出去。”
“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而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走出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要提升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主体性建设,提升媒体融合力度,加强传播机制和手段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论坛期间,组委会还发布了《文化走出去战略评估报告》。报告提出,文化走出去有四大必备要素。一是产品。内容为王是文化产品走出去的不二法则。要精心打造适合海外的产品。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最终体现为中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二是渠道。要培植和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营销渠道。三是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华文化丰富多彩,但在国际文化市场的影响力还不够,要积极利用各类国际展会、文化峰会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市场。走出去要以市场行为为主体,尽量减少官方色彩。
机遇和挑战并存
《文化走出去战略评估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文化走出去面临着极好机遇: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日益提升,“中国热”“中华文化热”持续升温,为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文化传播手段更加丰富,新的文化业态、文化样式不断涌现,为我们发挥后发优势、在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供了新的条件;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为文化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总体趋势长期向好。
“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这是调整和制定对外文化政策,提高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产品质量和水平的现实依据。”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副巡视员李红琼指出,当前中华文化走出去主要面临着3种挑战:全球化的挑战、当下中国社会转型的挑战以及文化走出去的政策和管理体制不健全的挑战。
“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大大增强,但我们的文化在国际舞台上还没有太多话语权。”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说,“话语权指的不是发言机会,中国并不缺少这种机会,而是你的语言、你的表达、你的价值观在世界上产生的影响力,大家认同不认同。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作为支撑。”
对于当前文化走出去面临的困难,《文化走出去战略评估报告》将其概括为几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二是走出去的企业存在弱、小、散的问题,缺乏国际品牌,难以与世界知名文化企业同台竞技;三是文化出口市场无序竞争状况堪忧,一些地方政府的非市场化操作破坏了商业市场的操作规律;四是缺少高端复合型人才;五是缺乏走出去的桥梁;六是缺乏海外推广资金;七是财税政策手续繁杂,不易操作。
共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当前,国家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整体投入不小,但较为分散,没有真正形成合力。”陈文玲建议,应建立推动文化走出去的长效机制,在国内市场上选择若干真正具有国际水准和市场潜力的文化精品,给予专项支持,推动其加速进入国际主流文化市场,并培育出一批国际品牌。
国家京剧院业务经理成爱国认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还应加大出口平台和海外营销渠道的建设力度。“目前文化走出去的途径比较狭窄,公派出访任务占的比重较大。由于文化思维、运行机制的差异等因素,剧院直接与境外演出商洽谈商业演出活动还存在不少困难。”中央电视台导演吴济榕则表示,应建立中华文化走出去联盟,实现各出口文化企业间的协调合作、资源共享,避免同质恶性竞争。
与会代表还指出,一些文化企业出于各种目的,急于求成,将一些水平低、质量差的文化产品输出到国外,影响了中国文化产品在国际上的形象。基于此,大家建议,要制定走出去的文化产品标准,使走出去的产品能够准确反映中国文化、中国气派。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