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曹操墓的“地雷战”

导语:所谓“埋地雷”是文物贩子间的一种说法,在中国盗墓史上较为常见,就是让假文物回流到墓里,再通过盗墓这样的形式“挖”出来,弄假成真,让假文物成倍增值。文物贩子经常通过“埋地雷”的方式,让外地人上当受骗。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海平 苏州、南京报道
中原之大,却放不下一穴平静的古墓。
从“被发现”,到“被确认”,再到“被宣布”,“安阳曹操墓”一直饱受质疑。
经过数位学者的调查发现,重要证物《鲁潜墓志》的发现者徐玉超曾是个假冒文物伪造者,而安阳曹操墓在2005年除夕发现被盗之前,曾于1年前的2004年已经被破坏。专家们认为,“安阳曹操墓”有可能是被文物贩子“埋地雷”后一步步演绎至今的,让假文物回流到墓里,再通过盗墓这样的形式“挖”出来,弄假成真,让假文物成倍增值。
“我个人非常希望曹操墓是真的,但是,要让大家相信最好是铁证如山,至少也要做到证据确凿。”质疑“曹操墓”第一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盗墓史研究学者倪方六说。
近日,记者采访了齐聚苏州的23位“质疑派”学者,学者们普遍认为,曹操墓风波纯属一部分专家学者沽名钓誉和地方政府急功近利,被别有用心的文物造假者有意利用、进而演绎出的一场考古闹剧。
而最新的消息显示,曹操高陵展馆将于9月份对外开放,门票初定为60元/张。就在学术之争愈演愈烈的同时,考古与经济结合而成的“帝王经济”,已上演到了最高潮。
在考古上“根本说不过去”
在苏州平门附近的一家会所里,拥挤的空间已经不需要使用扩音设备。23位专家学者分别从考古、历史、民俗、金石等各个角度对“安阳曹操墓”的真实性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
曹操老家在安徽亳州,至今仍有十多平方公里的曹氏家族墓地。作为代表,亳州三曹文化中心主任王占锋在详细对比了亳州已发掘曹氏宗族5代人的墓葬后指出,“安阳曹操墓”不仅没有存在“曹氏共性”,也不具备同时期汉墓的特点。“我们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公开发掘的资料,让各个方面的专家都能参与研究对比。”
来自曹操老家的说法,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张国安等学者的强力支持。张国安指出,“安阳曹操墓”的年代如定在东汉晚期,与现有的汉魏考古常识相违悖,在考古学上根本说不过去。“东汉晚期流行三室墓,东汉诸侯王陵墓形制,如果是前后两室,必然带有题凑回廊形式,或者就是三室,这些特点安阳都不具备。”
目前,曹操墓真伪的争论主要是围绕《鲁潜墓志》、字体笔画和刀法、魏武王称谓展开,专家们普遍认为,曹操墓所出土的文物,很可能是同一人伪造。
“曹操墓”被发现,与一块《鲁潜墓志》有关,此志被认为是寻找曹操墓的指路牌。但江苏金石研究学者李路平认为此墓志疑点甚多,可能是伪造的,不仅没有墓主的生前事迹,反而用三分之一的文字说明曹操墓的方位,“恒古未有如此给盗墓贼指点迷津的墓志。”
此外,作为认定西高穴墓主铁证中的“武”,与《鲁潜墓志》中的“武”,竟然离奇地错得一样,“止”部均错写为“山”。而“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石牌中“武”与《鲁潜墓志》中“武”字同样“止”下横出头太长,错写为“之”部,字的起笔同样“钉头”(非正常隶书的“蚕头雁尾”),同样笔画瘦硬。
“字的体势、错误、字法一样,刀法略变为一粗一细而已。”相差一百多年,两块石碑的“武”字写法刻法错法如出一辙,李路平认为,官方公布的所谓认定曹操墓的“魏武王常所用”系列文物,与《鲁潜墓志》系同一人操刀作伪。
同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魏晋文学专家黄震云的一个偶然发现,也揭示了“曹操墓”被发现存在人为操作、人为造假之处。他在苏州会议上公布了一篇期刊论文,此论文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于2008年第12期在《报林》发表的,论文题目叫《这儿就是曹操墓》。
“2008年西高穴墓葬并未进行正式发掘,墓主身份根本就无法确认,潘伟斌怎么就确定这个墓是曹操墓?”黄震云说。
而更大的破绽来自该论文的资料。2006年在西高穴的被盗墓处,潘伟斌发现了写有“魏武王家用”的系列文物,但最后公布的则是“魏武王常所用”系列文物。本报记者向潘伟斌求证时,潘解释说是看错了——错把“常所用”看成了“家用”。但黄震云认为,如此重要的文献也会看错,唯一可以解释的是潘伟斌当时根本不是“走眼”,现在公布的证据是伪造的。
张国安也指出,官方提供的石碑上“常所用”这三个字,至少到目前为止,无论考古学还是历史学都没有这三个字。
供职于开封市文联的林奎成另辟蹊径,从中国古代冥称制度研究着手,对“魏武王常所用”系列文物进行了的考证。林奎成认为,曹操生前死后,从来没有过“魏武王”的称号,仅一个“魏”字就让“曹操墓”造假穿帮了。曹操死后,绝不可能是“魏武王”。“魏王”是生前爵号、是显名,“武王”是死后谥号、是冥名,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中,若二者混用,便是违制。
对林奎成的说法,倪方六十分赞同:“曹操一生,从来没有‘魏武王’的称号,认为有的,都是仅凭印象的想当然说法,遍检史书,无一例证。”
曹操墓被“埋地雷”
对于“安阳曹操墓”,中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顾问闫沛东表示,此事被社会上别有用心的文物贩子利用,进而演绎出的一场考古闹剧。
“现在,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安阳与河南方面只能一再用更大的谎言去弥补。”闫沛东在采访中向记者表示,他曾亲赴安阳当地调查,安阳曹操墓存在严重的造假现象,是学术霸权和地方政府互相勾结、利用孕出的怪物。
据闫的调查,“安阳曹操墓”是被文物贩子“埋地雷”后一步步演绎至今的。
所谓“埋地雷”是文物贩子间的一种说法,在中国盗墓史上较为常见,就是让假文物回流到墓里,再通过盗墓这样的形式“挖”出来,弄假成真,让假文物成倍增值。文物贩子经常通过“埋地雷”的方式,让外地人上当受骗。
闫沛东称,就在曹操墓当地,一个叫徐玉超的村民就曾用尿、泥和制,特别烧制出了一块“古砖”。而这块“古砖”竟被当地颇有名气的民间收藏爱好者龙振山精心收藏。
蹊跷之处在于,徐玉超就是发现《鲁潜墓志》的人。而这个“墓志”也让龙振山看走了眼,龙在1998年在《华夏考古》上发表了有关《鲁潜墓志》的文章,此文引起了圈内外人士对曹操墓的关注。
闫认为,盗墓贼、文物贩子“埋地雷”,成了曹操墓造假一事中的“意外”环节。根据他的调查,安阳西高穴大墓早在2004年底就被盗掘了,而目前媒体报道最早的只是2005年除夕之夜那次。“除夕之盗”中,大墓被盗墓贼用炸药炸开。当时墓葬所在地安阳安丰乡党委书记贾振林(一说当地派出所所长)接到报案后,便找到了河南省文物队队长潘伟斌。潘伟斌在当地村主任徐焕朝的指引下,曾亲自进入了墓穴查看。潘当时只判断是一个王侯级的大墓,但里面早已空了,潘建议回填盗洞。
到2008年9月,当地派出所共抓获了5批,共38个盗墓贼,其中缴获了刻有“魏武王”的石碑。
闫沛东表示,虽然后来河南考古方面改口说石碑是考古队员从现场发掘出来的,“但我们的调查是,这是公安缴获的。”
在21日的苏州论坛上,本来说好参会的闫沛东未到现场,据说是“家中临时有事”、“有所顾忌”,派出了一起参与曹操墓造假的王学贵到场。王称,“我们的调查实事求是,曹操墓肯定造假了。”
倪方六也向本报记者表示,安阳曹操墓极有可能重演“赵眛墓葬”之典。
1916年5月,广州市东山龟岗发现一座古墓,铭文上有“南越文王胡冢”字样,一代学术大师王国维认定为第二代南越王赵眛的墓葬。然而到了1983年8月25日,在广州老城区北面解放北路越秀公园西侧的象岗上,却真正发现了赵眛的墓葬——其中,金质“文帝行玺”直接证明了墓主人的身份。
倪方六对本报记者称,从各地学者在论坛上交换的信息来看,“安阳曹操墓”系彻头彻尾的一场“造假大戏”,其阴谋之深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明朗,但已足以令人吃惊。“如果将来官方最终认定本次论坛论‘共识’的话,将‘曹操墓’将是共和国建国以后最大的一起考古丑闻。”
有关“安阳曹操墓”学术之争仍在进行中,但无论如何争,安阳提升了知名度是实实在在的,当地政府也许乐见其争。
正如一直认为争曹操墓属地的河北人士接受本报采访时所言,“不论曹操墓是真是假,安阳炒作是成功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