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峪瓷器艺术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文物网讯:由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博华文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焦作市博物馆共同主办,并由北京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作为支持单位的《当阳峪瓷器艺术展》于2010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下午三时,在位于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的明清宝刹万寿寺,即北京艺术博物馆的馆舍内举办隆重的开幕仪式。展览将持续到2010年8月18日结束,为期三个月。这也是近年来北京艺术博物馆与相关单位合作推出《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毛家湾出土瓷器珍品展》后的又一个高水平的瓷器类专题展览。此次展览展品主要来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焦作市博物馆,部分来自民间藏家,数量二百余件,是当阳峪瓷器首次来京展出,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当阳峪瓷器展,将对当阳峪瓷器学术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阳峪窑位于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北约22公里的西村乡当阳峪村,因其所在地而得名,是我国宋、金时期北方著名陶瓷窑口。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最早对当阳峪窑进行了考古挖掘,其后瑞典人、日本人也来到当阳峪进行了考察,并发表了学术论文。工艺精湛、造型华美、气韵不凡的当阳峪瓷日渐为学界和收藏界所重视。“当阳峪”之名,英国学者司瓦洛和瑞典学者卡尔贝克称为“焦作窑”,日本学者小山富士夫称为“修武窑”,中国学者周肇祥、陈万里、叶喆民称为“当阳峪窑”。1963年6月20日,“当阳峪瓷窑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修武县人民政府同日立碑。2006年5月25日,“当阳峪瓷窑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于同日立碑。由此可见,当阳峪窑在中国文化遗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日本著名的古陶瓷专家小山富士夫于1951年发表于《美术研究》的《北宋的修武窑》一文对当阳峪瓷的美学价值是这样评价的:“一提起修武窑,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艺术美感。从不同的角度看,修武窑比定窑、汝窑更有魅力,但是从古至今却完全不被世人所知,真是不可思议。今后修武窑的重要性一定会被世人认可,并且能够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当阳峪窑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规模宏大,1933年前后,英国人司瓦洛、瑞典人卡尔贝克在当阳峪仍见有400余座窑炉、作坊等遗存。二是品种多,据不完全统计,有数十种之多。三是工艺精湛独特,当阳峪窑瓷器烧造往往就地取材,粗料细作,博彩众长,不断创新,绞胎和剔花工艺产品在宋金时期就深受世人喜爱,精湛独特的技法独步天下,影响南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阳峪瓷器艺术展》是一个极具学术性和观赏性的专题展览,在展览期间我们还将举办《当阳峪窑瓷器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瓷器鉴赏等系列活动,既有助于学界对当阳峪窑进行深入研究,也能使当阳峪窑和当阳峪瓷器这一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为更多的人所认同和喜爱。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