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博专家捐赠220年前乾隆朝宫廷丝绵被

我国著名文博专家,故宫科技文保部原副主任曹静楼日前专程赴上海恒源祥博物馆,捐赠了一条他家使用与珍藏了37年,十分稀罕且年龄超过220年的乾隆朝宫廷“丝绵被”。

这条丝色泛黄,但依旧松软保暖效果不差于新丝绵的宫廷“丝绵被”,原是乾隆50年(公元1786年)皇宫内御林军的盔甲衬棉。这套220年前皇家警卫服饰制作非常讲究,外层用牛皮缝制,铜铆钉装饰,内衬上等江南丝绵,在当时是代表国家尊严的“军装”,数量有数万套之多,而且质量非常坚固。据曹静楼介绍,1973年中国经7年“文革”折腾,物资十分匮乏。故宫为改善600名员工福利,院领导打报告给有关部门报批同意,“因院制宜”,每件“盔甲”折价5角,每位员工限购5套。他与妻子都在故宫工作,所以当时也“咬一咬牙”,花5元钱买了10套“盔甲”。回家后,遵照院领导指示,把它拆散,取出丝绵稍作加工后,就缝制了这条丝绵被,一直使用至今天。据曹静楼回忆,当时每位员工都买了,全部做成丝绵被,但大部分员工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使用一段时间后,也没把它当文物,作为旧货又卖给了收破烂和废品收购站。

据了解,当年守卫紫禁城皇宫的御林军有2万之多,所以“盔甲”也有二万套。除1973年卖给员工3000套外,另有1000套划拨八一电影制片厂。1976年“文革”结束以后,国家的文物管理走上正规之路,余下的17000套“盔甲”作为珍贵文物,置于故宫严密的保管之中。恒源祥是一家老字号,它们研制生产的丝绵被,在全国市场畅销十余年。曹静楼说他这件“清廷”丝绵被捐赠给恒源祥博物馆收藏,用行话讲这也属于“业内”收藏。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