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泰蓝作品凸显收藏价值

作为宫廷艺术,景泰蓝是明清宫中高贵的装饰艺术品,为皇家所垄断。经过600年的发展,景泰蓝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章,被誉为中华国粹,并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景泰蓝制作的工艺特别复杂,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一领域中一共才评出6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大师级作品亮相津门

本月26日,为期两周的 “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泰蓝获奖珍品展”在台儿庄路“6号院创意产业园”开幕。本次活动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这是近几十年来,景泰蓝界国家级大师获奖作品在本市的第一次集中展示。展示活动人气火爆程度超出主办方的预期。这种原本经过火焰历练的艺术品,现在又在经历着收藏大军的“火焰”。本次展出的数十件景泰蓝珍品,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大师的作品。展品造型千姿百态,花纹富丽堂皇,彰显出景泰蓝艺术的独特气质。

制作工序有108道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景泰蓝还是故宫博物院展示的明清时期的样式,而实际上,近些年来创新产品已成主流,景泰蓝技艺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时期。在这点上,张同禄大师的贡献尤为显著。他将花丝镶嵌、玉雕、牙雕、漆艺等其他工艺美术技法融汇在景泰蓝作品中,拓展出新魅力。据介绍,景泰蓝制作工艺繁复,有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十余道主要工序,如果连小的工序也算上,一件制品要经过108道工序,且全部用手工精制而成。最让人叫绝的是掐丝与点蓝。掐丝的师傅仅凭手中的一把小镊子,就能把柔软而有韧性的扁丝七折八拧,弯来弯去变成各种图案,然后将一根根扁丝粘在铜胎上。

打造神奇魅力

点蓝工艺更让人称奇。每位点蓝师傅的面前都有上百只盛着釉色的小碟,将不同的颜色一点一滴填入镶嵌在胎上的丝间,再经三四遍点蓝烧制,点完蓝的制品表面便如同一幅水粉画。如果把掐丝比喻成绘画中的线描,那点蓝就如同绘画中的着色。

烧蓝更有一种神秘感。烧好的作品从700摄氏度的炉火中取出,瞬间火红退去出现褐色,又随着炙热的冷却渐渐还原到应有的色彩。水粉状的表面变成了晶莹润泽凝固的流质,似玉比玉透明,似琥珀比琥珀光彩夺目。烧制过程看似简单,其实不然。由于各种颜色的釉所含的金属元素不同,其熔点也不同,一两分钟或二三分钟,控制好火中烧制的时间,使色釉熔化恰到好处,全凭炉前师傅的眼力。一件制品从第一道工序到完成制作至少10次入火历练,如果一次烧制中出了问题就很难修补,甚至会前功尽弃。

大师精品收藏无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当代景泰蓝优秀作品,现在出手收藏堪称佳策。其实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的陶瓷与紫砂作品频创高价,形成收藏热潮,嘉德拍卖行也曾推出专题拍卖。而当代景泰蓝作品刚刚被人所识,还未遇到“热炒”,应有一定上升空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王山认为,现在的古玩市场,真假辨别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给收藏形成潜在风险,而当代大师的经典力作,其主题、设计以及工艺水平较古代都有了极大的发展,而且作品不存在真假问题,收藏和投资都没有风险。同时,景泰蓝作为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人员日渐流失,出现“断代”现象,国家级大师越来越少,这一情况也使得当代大师作品价格骤升。

景泰蓝大师张同禄的作品“作龙花熏”,曾经以约450万元通过出口公司卖到南美,最后此件作品回流到国内拍卖会上拍到1100万元。但是大师们普遍担心这项令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技艺也许不久以后就会失传。因为“现在在一线干活的,50岁算是年轻人,40多岁的人都很难找。”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