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超越—记新中国少数民族美术教育50年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成立50周年纪念

12月15日上午,由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传承与超越——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成立50周年师生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开幕式。出席开幕式剪彩仪式的嘉宾有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陈理、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莎娜、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民族画报社社长车文龙、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张旭光。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殷会利教授主持了本次展览的开幕式,首先为在场观众展示了长期关心中央民族大学建设和发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专门为本次展览致贺赠送的篆刻作品《百花齐放》,其边款为“繁荣文艺,振兴中华”,题词是“祝贺中央民族大学建立美术专业五十周年,李岚清,2009年12月12日”。
随后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陈理为展览开幕致词,他谈到:少数民族美术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体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央民族大学在成立之初就开始集中力量筹备艺术教育学科的各项组建工作,50年来从最初艺术系的一个专业,发展到独立的美术系,再到现在的美术学院,学院的建制规模稳步扩大,教学体系日趋完善,学科建设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举办这个展览,也正是要借50年纪念回顾的机会,向社会、向教育界和美术界交一份答卷,汇报这50年在专业教学上所取得的成绩,并一同来思考未来的发展,探讨学科建设方向的策略。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也为展览的成功举办致以热烈的祝贺,他在致词中充分肯定了50年来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学和创作成果,介绍了中国美术馆馆藏藏品中有不少出自该院师生的创作,它们有些已经成为新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的经典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张旭光代表中国美协及吴长江书记和刘大为主席对展览表示祝贺,并宣读了刘大为主席对展览特别发来的贺词,肯定了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50年来为我国美术事业的贡献,认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汇聚了一批在国内颇有影响的艺术家和青年才子,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进行着卓有成效的艺术探索和创作实践,该院的师生团队现已成为中国美术界越来越有影响力的一个特殊的艺术群体,他们在立足传统面向现实的同时开辟出一条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民族艺术发展之路。
展览由中国画、油画、设计三部分组成,展出了该院最近几年师生共同完成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力作近200件,其中全面展现了绘画、设计、美术学各专业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创作成果,体现出该院艺术实践教学环节中师资力量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由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民族院校成立的第一家美术教学单位,因此,该院的教学创作水平和历史也可以看做是我国少数民族高等美术教育发展水平和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标志。与展览同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传承与超越——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成立50周年师生作品集》和《传承与超越——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成立50周年学术论文集》,以及由六部理论文集组成的《新中国少数民族美术教育50年学术文库》,为当代少数民族美术发展史留下了近200件精品图像和120万字的学术成果。
当天上午10点30分,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新中国民族美术与民族美术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陈履生主持,邀请的与会专家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殷会利、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陈醉、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镛、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主任邹跃进先生、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叶星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先生、北京画院编审王志纯、《中国艺术报》副社长朱虹子、《今日中国》艺术精粹栏目主持人吴冰。
同时出席会议的嘉宾有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任中夏、副校长马文喜、为学院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前辈专家原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罗贻、刘汉、周秀清、陈映华、高振美、毛水仙等以及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魁正、学院书记何川、副院长高润喜、副院长陈刚、钟志金教授、张志伟教授、纪京宁教授等领导和全体教师。
与会专家就展览和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未来所应承担的社会和学术、教育事业角色做了深入的研讨,以明确新中国民族美术创作与发展和民族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梁江谈到自己在20多年前就和当时的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刘汉老师产生过重要的学术交流,以此来介绍民族大学师资力量的创作水平以及在美术界的影响力,并强调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在我国美术事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邵大箴教授通过展览发现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学思想非常开放,“相当活跃”,在鼓励教师和学生勇于创新探索的方面值得关注和研究,并倡议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美术教育的投入还应加强。郑工在肯定了展览作品创作技法水平的同时,就保护少数民族美术资源的角度为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丁宁就展览和民族美术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个展览觉得从知识的谱系学上为当代美术提供了特殊的素材,从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师贡献的视觉档案中已经看到了在民族主题创作上突出个性表达的痕迹,而作品中所透露出的历史感也是特殊历史时期中国美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邹跃进从少数民族美术人才培养和美术题材创作的研究方面高度评价了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贡献,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新时期发展策略调整的思路,认为今后的民族美术教育应当脱离主流社会美术意识对人才培养、技法训练的束缚,还原民族美术自身的主流本体。李魁正教授就学院博士点的建设和发展历程做了简单的介绍,就自己教学思想的形成以及前辈教员在这一专业领域内的贡献做了初步的分析,强调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所承担历史重任的同时也具备一定历史局限性,召唤后来同仁对民族美术教育工作的重视。叶星生作为长期生活在民族地区的艺术家就近期国家一系列的民族美术盛事而发表感慨,唤起美术界和民族教育界应持续加强横向合作,认为这不仅仅是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一家的任务,应当通过这一事业的壮大来保护民族艺术的审美精神,提出民族美术创作所必须的真心、真情、真诚。陈醉在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学方式的主体上认为民族特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学本身就是触及对人本质精神的表达,同时对学院参与未来国家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研究工作提出了希望。孙克认为民族大学培养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美术人才,确实是把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事业推动起来了,今后美术界应更多关注和发掘少数民族画家,使他们逐步能够进入到我国当代的主流队伍中来。
王镛在赞许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在传统传承方面的成绩后,特别就跨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民族大学的美术阵营应当重视跨越民族的局限而走向现代,强化个性而简化形式,将学院平台提升为我国民族美术教学的中心。朱虹子也提出了以民族艺术家为主体的现代化转型问题,他认为民族艺术的视觉元素问题还可以给予更深入的研究和运用,而文化内涵和精神滋养是民族大学的优势,而对传统民族艺术的保守式传承和当代性实践可能也有殊途同归的途径。王志纯提出了民族美术创作的三种不同境界,最简单的是民族服饰样式的再现,更高一层是对少数民族生活场景的表达,而最高境界应是将民族文化的精神和视觉元素转化为现代艺术语言。罗贻教授为与会专家补充介绍了学院初创时期的情况和艰苦历程,也提出民族美术教育中应坚持对美的追求问题。吴冰从国家形象对外展示的角度批评了部分当代艺术对于民族性传承问题的缺席,肯定了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一边从事民族艺术研究并一边将这种研究成果运用到艺术创作中的探索。车文龙代表校友和从事民族文化宣传工作的民族艺术家表达了自己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周秀清教授代表多年从事民族美术教育工作的前辈教师讲述了学院发展过程的艰辛,强调深入民族地区的重要性。最后由殷会利总结研讨中心论题,向与会专家表示,一定充分汇集、吸收各位专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融入未来学院发展建设的工作指导方针中,不辱使命,不负众望。
伴随着新中国少数民族美术教育共同走过50年的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已经形成了集教学、创作、科研为一体的办学模式,构建了科学的,且符合艺术学科发展规律的包括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多层次教学结构,已经建立了绘画、美术学和艺术设计三个招生专业中的七个专业方向。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院建设工作开始纳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学科建设项目,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都发生了全面的跨越。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