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九油画展--混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只有在艺术领域,混血是一种通常的现象:音乐、绘画或者文学。完全己出的原创几乎是没有的,不混血的叫做所谓原生态。孙文九的艺术混血气质是明显的,虽非他所独有,但却有其独到。——应该说,没有哪个中国人不受到水墨中国的晕染,没有哪个学西画的中国人没有过避弃中国水墨的阶段,然而过程就是过程,后来人们有了不同的趋向和多种选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孙文九的修学经历是明白的,他的创作线路也很清晰。两年前他归国不久的作品全然一派欧洲气象,在展览会上颇有些“个色”:亮眼是因为它触及了人们的俄罗斯绘画记忆,也正是由于它的与记忆有关,使得它与当代艺术的关联线过长。孙文九曾有把“深吸一口清冷湿润的空气,整个人从里到外仿佛被清洗过一样的透爽”的这种感受“不舍得独享,欲带给每一位朋友”的愿望。而时隔两年,当他的作品搬进798来,那愿望还在,表达的方式却已然不再。——原来那种几近纯粹的乌克兰派头儿赫然可见,但同时呈现的,是明确肯定的东方文明与中国文化的特征对艺术家创作意识的主宰;进一步说,是在他的中国躯壳里镶嵌了中乌的混血,因为,他的油彩里也有了“笔墨”。由此,他的雪域乌克兰虽依旧清冷湿润,却有了坐拥暖屋而凭窗远眺的浪漫意境与文人情怀,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此般意向并不多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许久以来,我们触目较多的新鲜油画常呈现出躁动和挣扎的视觉,强烈的色彩和粗狂的笔势,往往给人一种爆裂的紧张的造作气氛,与画面相对,我似乎冥见了那愤怒的丹青分子——他恨谁?与之相反,孙文九君的画平静而且舒展、恬淡中带有一丝忧伤(或者温情),假如画有看和读的分别的话,他的画是可以读的。可以读,便是孙文九作品的可贵之处。.

技术层面无须乎多说,只以两样油漆相兑并搅拌一二即止来作比喻,便是孙文九作品之中西合璧的特质了:中西之间融和混搭,同时又有明确分野:你能读到各自的属性、亦可品出斟酌和从容。由此,混血的异像之美就以偷袭的方式俘获了观者的神经反应。.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