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定窑“生日”初步确定

定窑遗址的创烧年代可以初步确定不早于中唐

金代窑炉的形状像一个南北直径达11米的馒头

定窑出土了一些瓷碗碎片,佐证其“皇家血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定窑白釉瓷塑人物

21日,40名考古爱好者在曲阳县定窑遗址现场观摩定窑发掘。此活动由北大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考古文博学院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定窑联合考古队主办。这是迄今为止河北最大规模的一次公众参与考古发掘活动。

随着考古专家的发掘、分析,定窑的神秘面纱被一层层揭开。白釉龟、贴塑人物香炉、瓷塑人物俑头等被陆续发现。据介绍,目前已初步确定了定窑的创烧年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0名考古爱好者现场参观定窑发掘摄/本报记者任全军

“生日”初定:定窑创烧最早不超中唐

曲阳县灵山镇涧磁村、北镇村是本次定窑遗址发掘的重要区域。在涧磁村北侧数百米,有一个8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探方(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依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些正方格叫探方)。

“在这个探方内,我们发现了五代窑炉遗址,还出土了很多瓷片。”省文研所所长韩立森说,“发掘出土的器物及残片大多以中晚唐时期的为主,定窑遗址的创烧年代可以初步确定不会早于中唐。”

定窑创烧年代一直是个谜。尽管有史料记载,定窑创烧于唐,但具体唐朝的哪个时期一直难以确定。

窑炉变化:金代窑炉的样子像馒头

在五代窑炉遗址的东北方200米处,定窑联合考古队队员们正在清理另一个探方。

“这个窑炉南北直径达11米,东西向的窑床宽5米,是2009年以来发现的最大的一个窑炉遗址。它属于金代,窑炉形状已经由马蹄形变成馒头形。”定窑联合考古队队员、省文研所工作人员黄信说,“这个窑炉内的匣钵比五代窑炉内的大,窑床上有单独支圈,这些都表明随着时代变迁,定窑烧制工艺特征在发生变化。”

在北镇村村东,考古队员发现了金代窑炉的另一“最”: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定窑窑炉遗址。记者看到,该窑炉总体长近10米,火塘深达2米,全部用规整的青砖砌建。黄信称,这个完整的窑炉可以全面反映定窑窑炉烧制的工序。

定窑工艺:11窑炉揭定窑神秘工艺

“本次计划发掘面积为800平方米,目前,我们已发掘了660余平方米,共清理发现了11座窑炉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瓷片及各种器物。这也让我们弄清了定窑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面貌。”韩立森说。

在保存最为完整的金代窑炉遗址,记者发现窑炉顶端的烟道有几个被废弃的匣钵封死。黄信说,这说明当时的工匠是通过烟道的多少来控制烧制瓷器火候儿的。如果火大,他们会封死一些烟道,相反会扒开一些。

黄信称,从各个窑炉遗址可以清晰地了解定窑各时期的烧制工艺及发展面貌。比如,五代窑炉内的匣钵没有金代的大,说明烧制器物在变大。

另外,在涧磁村还发掘出一道南北走向的“界墙”,用匣钵与石块砌成。黄信称,这相当于一个工程的护墙,通过它可以探究当时附近窑炉群的规模。

瓷器用途:定窑“皇家血统”获佐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定窑“尚食局”款龙纹碗碗底

在曲阳县文保所内,记者看到不少工作人员正在清洗出土的瓷器残片及各类器物。一些清洗好的瓷片,已被放到专柜里进行临时展陈和保护。其中,一件深腹的残碗,上面是龙纹,在口下有“尚食局”的款。据介绍,“尚食局”款瓷器通常被定为北宋末期,也表明它是为皇家专门制作的。

专家根据图案将几片印有龙纹的残片拼粘在一起,一个“白如玉,薄如纸”的残碗上完整的龙纹就出现了。韩立森称,龙向来是皇族的象征,印龙纹的瓷器也归皇家使用。

除了带有“尚食局”款识的残碗,在一些出土的瓷片上还烧有“尚药局”“东宫”等款识。这些字眼儿也透露出曾盛极一时的定窑与“皇家”紧密相连的官窑性质。

相关链接 定窑

定窑位于河北保定市曲阳县,为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之一。

定窑白瓷被认为是北方白瓷的典型代表。定窑白瓷胎薄质细,釉色洁白,造型优美,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之称。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定窑白瓷孩儿枕”是定窑代表作之一。由于其广泛的影响,定窑瓷被学者列为六大瓷系之一。

据史料记载,定窑创烧于唐,极盛于宋,衰落于元,因宋时曲阳隶属定州,故称定窑。

定窑遗址集中分布于曲阳县涧磁村一带,1988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