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盒想到八宝印泥

福建漳州“八宝印泥”是中外书画家酷爱的文房珍品,其制作历史悠久,声名远播。近日,笔者在漳州旧货市场淘到一件民国初期“八宝印泥”印盒,印盒为“漳窑”(“漳窑”器在明清时期,曾远销日本、东南亚地区,并影响到日本瓷器的制作风格。)米黄釉烧制,釉面冰裂小开片上装饰青花及墨字,造型古拙典雅。印盒呈直筒圆形,通高3厘米,口径5.5厘米,平底,圈足。盖面中间圆圈内点缀有青花牡丹,外缘环书“沈洛阳楼精制八宝印色”,盒身侧面周匝题写:“漳州始兴东街门牌三十五号”。

漳州“八宝印泥”创制于清康熙年间。当时,漳州药材商人魏长安以珍珠、红宝石、赤金粉、石钟乳、珊瑚屑、砗磲粉、水晶等制作“八宝药膏”,用于主治外伤。魏氏平素爱好书画,一日他偶然试用“八宝药膏”钤印于字画上,没想到效果极佳,于是他在制作药膏的基础上,研制成“八宝印泥”应市。这种印泥香气扑鼻,色久不退,冬不凝固,夏不透油,因而受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青睐。“八宝印泥”久负盛名,乾隆年间,“八宝印泥”作为朝庭贡品被皇帝用以赏赐宠臣;1910年和1915年,“八宝印泥”分别参加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特别奖、优等奖等,海外侨胞赞其为“国货之光”。孙中山先生亲笔为漳州“八宝印泥”题写“品重珍珠”,以示褒奖。

随着“八宝印泥”出口以及内销的增加,生产达到了鼎盛,民国初期,漳州城的“八宝印泥”作坊达到20多家。这件沈洛阳楼作坊出品的八宝印色盒,从其样式以及文字判断,正属于典型的民国初期产品。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