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市场悄悄转向 买家应顺应潮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籍善本是小众收藏,近年来因其身价坚挺而日益受到买家追捧,许多艺术品拍卖公司也纷纷杀入,造成了传统的善本在市场上难得一见,而新的热点如书札翰墨、碑帖印谱、民国画册乃至老照片等却此起彼伏大出风头,对拍卖行与藏家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嘉德巩固龙头地位

古籍善本作为专业门槛较高的拍卖业务,除了北京与上海的旧书店举办的拍卖会之外,艺术品拍卖公司多年来只有北京的中国嘉德与上海嘉泰设有古籍善本专场。近年来却因其走势不受艺术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始终保持稳健上升,引发众多艺术品拍卖公司的参与。这无疑对原来的龙头公司地位发出了挑战。

三家公司引人关注

虽然有许多艺术品拍卖公司,如上海的朵云轩、敬华等也有古籍善本专场。不过从整个春拍来看,古籍善本拍卖业绩最值得关注的是北京的3家拍卖公司:

5月8日举槌的北京翰海春拍,其古籍善本专场是多年停拍后的重新恢复,拍品总数100件,其中抄本、校本、刻本、活字套印本、套印本具全,不乏可圈可点的藏本,结果成交比率31%,总成交额为305.01万元;

5月28日举槌的北京保利春拍,其“古籍文献及名家墨迹”专场,拍品总数714件,结果名家法书成为最大亮点,蔡元培与胡适等《翰墨因缘》、孙文书《陶陶亭》、梁启超《楷书十三言龙门联》等均高价成交,全场拍品成交率55.46%,总成交额为822.6万元;

5月29日举槌的中国嘉德春拍,其古籍善本专场拍品总数141件,成交比率61.7%,总成交价为1929.8万元。 

大拍小拍两翼齐飞

中国嘉德的春拍颇有看点,名家旧藏深受买家喜爱:胡适存友朋27通信札嘉德春拍首次亮相,共拍出744.8万元高价;“郑逸梅先生旧藏”成交率达91%,“福州陈氏家族收藏旧物”成交率达89%;5件“曾氏后人旧藏”拍出111.4万元高价。此外,珍罕善本中的明万历刻本《宋版六经图》以268.8万元成交,明嘉靖刻本《文献通考》成交价达134.4万元;写经、刻经类藏品也受到追捧,10件经文总成交价高达222.8万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嘉德已在四季拍卖中成功推出古籍善本专场,如3月28日的嘉德四季第十七期拍卖,其中的古籍善本、碑帖法书专场,拍品总数350件,成交比率58.57%,总成交价591.1万元;6月28日的嘉德四季第十八期拍卖,其中的古籍善本、碑帖法书专场,拍品总数372件,成交230件,成交比率61.82%,总成交价283.2万元。让小拍与大拍相结合,使普通拍品的交易与名家珍藏的全球招商各有自己的渠道,中国嘉德在古籍善本拍卖中可谓两翼齐飞、名利双收,牢牢占据了龙头地位。

在转向中发掘新机会

本专题报道与专家评点,揭示了古籍善本拍卖悄悄转向的动向,藏家必须及时调整应对之策,才能跟上市场的节拍,捕捉历史的机遇。

曾几何时,古籍善本拍卖以在中国历史上有悠久传统的藏书为背景,涉及到一个相当专业的小圈子,因此在拍卖界被公认为小众收藏。也许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其行情走势一直稳健上升,几乎不受近年来各类艺术品拍卖常见的价格大起大落的影响,因此被视为艺术品拍卖场上的小盘“蓝筹股”。其中的善本宋版书一直是市场追逐的焦点,身价扶摇直上。

如今,“蓝筹股”成为众多买家与拍卖行竞相角逐的新领域,形成了粥少僧多的局面,宋版书几乎绝迹,明版书也成为少见的珍品,无形之中也使拍卖发生了悄悄的转向。用中国嘉德古籍善本专家拓晓棠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由善本书向“稀见书”转向的过程,也是一个向国际流行的拍卖概念靠拢的国际接轨的过程。

近年来古籍善本的拍卖热点确实在变化:书札翰墨,一直在拍卖场上有出色的表现,如今年的“胡适存友朋信札”,更引发了有关部门动用国家优先收购权重金收入囊中;此外,碑帖印谱、老画册、老照片,也时常爆出大热门而夺人眼球。有的拍卖行,还有意识地挖掘新的主题,比如推出“新文学运动史料”的专题拍卖等。

热点的变化,对参与拍卖的藏家而言,是全新的挑战。因为这些新热点是扩散型的,与传统的古籍善本收藏相比,往往涉及更宽的知识领域,更复杂的价值判断。对于买家而言,这无疑是综合素质的考验。要应对这样的新挑战,既需要买家有新思想新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同时也需要自我的定位。

谈到自我定位,必须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必将会出现中国文化在21世纪的复兴,这个过程也是传统文化的复兴过程,是对传统价值的重构的过程,伴随着知识的整合与重组。如前一段时间的人文地理热、历史地理热,就是一个现代经济学、社会学与历史、地理传统知识重新整合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观察,几张老地图拍出高价,就绝对不是偶然的。从这个角度看,即使是最传统的古籍部分,也大有可挖掘的空间。

古籍善本买家应顺应潮流

古籍善本虽然是小众收藏,但近年来身价却扶摇直上,众多拍卖公司纷纷开出专场,古籍善本拍卖无形之中也悄悄发生了转向。对此,拓晓棠先生却认为这是回归其本义,还对藏家提出了如何应对这种转向的忠告。

胡适所藏书札成亮点

拓晓堂首先指出,手稿、书信,抄校稿本等,近年来在拍卖场上持续受到关注,表现抢眼。不过这次胡适所藏的书札比较特别:一、书信是生活中常用的,大家会觉得很亲切,而陈独秀、胡适、梁启超、徐志摩等人都是现代史上的名家,为大家所熟悉。虽然历史上类似的大名头的书信多了,但那几个人离我们较近;二、书信中有实质性的内容,如果只有问含嘘暖的应酬式的往来,就不会有那么高的关注度,这次的书信与涉及中共党史和新文学运动史料中的第一手资料,引起国家动用优先收购的权力;另外,这批书札来历非常好,来自胡适家藏。

他还强调,胡适保存的来往书信大部分已捐了,这些书信他却留在身边,是他几十年看得很重的东西,反映胡适晚年一定要对这段公案有个说法,可惜突然去世,变成一堆史料让后人来整理。如陈独秀致胡适的信,谈到群益书社、与“研究系”的关系等,涉及一段公案。看完这些信,可以感觉陈独秀与胡适的关系很特别:他1919年秘密筹建中国共产党,又不能告诉胡适,只是劝告胡适不要与“研究系”来往,而胡适应该有自己的看法。信中可见陈独秀做了二次切割“一是在法律上把群益书社切割出去,使“新青年”得以成为党的喉舌;二是到了上海后让陈望道等人加入,又把胡适等切割出去,“新青年”成为中共的理论刊物。这些书信往来胡适在回忆录中都没谈,也许晚年他想申辩吧。拓先生认为这个个案突出显示了书札在古籍善本拍卖中特殊的价值,这是不能以年代是否久远来衡量的,而是要看其所包含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

善本拍卖转向“稀见书”

近年来古籍善本持续受到追捧,全国不少综合性拍卖公司纷纷开出了古籍善本专场,但拍卖场上古籍善本却越来越少见。对此,拓晓棠认为,古籍善本的定位本身就在变化:善本,过去指乾隆年以前的古籍,现在这个概念也在变。那个“古籍善本”的概念比较窄,在海外,古籍拍卖则没有类似的框框,就是难得一见的“稀见书”。他认为那种概念比较准确。

他还指出,古籍善本的拍卖也应该拉出层次,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善本外,有的则是比较好玩的,未必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但藏家却很喜欢的,那样的古籍也可以拍。市场上应该有不同的拍卖级别,让市场的基础结构更宽。不要仅限于象牙塔,要让更多的人参与。现在中国嘉德的古籍善本拍卖不光大拍有,四季拍卖也有,形成灵活的拍卖格局:重要的、影响大的拍品放在大拍;比较层次低的则放在四季拍卖;有的委托人急于脱手,不愿等到大拍;有的则能进入大拍。总的来说,四季拍卖推出古籍善本专场后效果不错。  

抄校本是较好的切入点

对古籍善本的收藏,拓先生认为大多是业余爱好,因此要财大志小,才能玩得得心应手。不过他又强调,藏家切不能随大流,要标新立异,要有自己不同的选择和主题。现在宋元本已是凤毛麟角,以此为重点是成不了气候的,应该以近现代为主,能玩得有文化水准。他对有心的藏家建议,可以从批校本、稿本甚至一些好的抄本入手。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