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代书画成为蓝筹股

前不久北京和香港的一轮春拍,刷新了多件拍品的拍卖纪录,其中最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古代书画,似乎已成为抢手的蓝筹股。

古代书画作品,在拍卖场上一直是拍卖纪录的创造者,比如北京保利拍卖的那张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10年前在中国嘉德上拍时,就是热门拍品,就曾经创造了两千多万元的拍卖天价。类似这样被众多专家众口一词认定在美术史上有特定地位的作品,其不断刷新的拍卖纪录,着实让人们体验了这个真理:"艺术是无价的"!

不过,古代书画成为蓝筹股却还是近两年的事情。相当多的古代书画作品,身价却还不如年代晚近的近现代书画作品。相比之下,与其相似的古籍善本则始终保持了蓝筹股的地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其中的原因很多,最简单易解的理由,就是古代书画身价很高,因此历史上各种赝品很多,对买家的鉴赏眼光有很高的要求。加之古代书画作品往往价格昂贵,而且不易保存,给许多有心人设置了门槛。更深一层的理由,则是此类拍品相对近现代书画数量稀少,不宜炒作。这也妨碍古代书画成为蓝筹股。至于古籍善本,虽然多年来身价一直坚挺,但作假不易,所以一直保持了蓝筹股的身价。

当然,拍卖场上往往会有许多鱼目混珠的“浆糊”。比如古籍善本火了,许多拍卖行都争相开设古籍善本专场,拍品不少,但真正的善本不多,专场成了旧书交易场。这对于不懂行的圈外人有迷惑性。其实,这样的“古籍善本”只是垃圾股,和蓝筹股没什么关系。可见虽然古籍善本造假不易,但拍品本身的好坏还是有讲究的。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书画成为蓝筹股,尤其是那些拍卖天价的陆续出现,有更深刻的背景。比如《写生珍禽图》是10年前在拍卖场上拍过的,而北京保利所拍的文征明《消夏小景》,15年前在香港拍过,这说明了这类天价拍品的交易周期长达10到15年,说明新一轮的换手周期正在开始,说明在这新一轮的换手周期背后,有通胀预期的幽灵在徘徊,也说明艺术市场的新一轮升势可以期待。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