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雕

百姓爱用料器仿玉器

主办单位这次邀请了几位工艺师来港,示范及介绍他们擅长的作品。刘星是北京料器工艺传人。他介绍说,料器本是玻璃,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早期人们无意中在沙里发现一些晶莹剔透的东西,原来就是玻璃,玻璃本称琉璃料器,料器本来是用来称呼玉器,而琉璃料器则主要是用琉璃来仿制玉器的质地。在明代,琉璃料器是皇家工艺,但到了清代,康熙觉得琉璃与「流离」发音相同,有「流离」失所的寓意,因此下令不可称琉璃,只称料器。刘星说,这种料器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很受老百姓欢迎,因为人们没有钱买名贵的玉器,用琉璃来代替,也很漂亮美观。他表示,做料器难度在于不用机器,玻璃热软了在很短时间内就要捏好需要的形状,否则便会内热外冷而爆裂,部分上一辈老师傅的料器配方,也已失传。

记者们在一个色彩浓艳的盒子前驻足,这美观的盒子内,竟摆放了一套「藏族外科手术器械」。张刚说,这是清代的器械,也是唯一保存最好的一套。全套器械用锡金属制造,上面薄雕了精致的花纹,象征神圣。早在二千多年以前,藏人已懂得使用外科手术。

除了上述意趣盎然的展品,现场还展出了乐器、民族服装、刺绣、镶嵌、漆器、年画、棕编、内画、面塑等,实在要花不少时间慢慢观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由国家文化部港澳台文化事务司及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民族博物馆及香港文化博物馆联合筹划。

责任编辑:admi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