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京沪滇文化市场:金融之危 文化之机

新华社记者日前深入到北京、上海、云南的文化市场采访时发现,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文化产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轻松愉快、价格适中、简便易行的文化消费更受欢迎,品牌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海外市场门槛降低,中国文化“走出去”迎来新契机。这些都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京、沪、滇一些文化产业专家告诉记者,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文化产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们不止一人表示:“金融危机之危,文化产业之机”,只要坚定信心,思路对头,应对及时,举措得当,完全可以做到使机遇大于挑战,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超常发展,拉动内需、共克时艰,成为“寒冬”中的暖流。

影响不宜低估

记者发现,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不可低估,主要表现在高端文化消费减少,传统媒体广告锐减,外向型文化加工企业举步维艰。

高端文化消费减少。北京798艺术区与上海M50春明创意园区均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在国际艺术品市场颇有名气。记者近日在此看到,人气明显不如以往,一些画廊已经关门。M50园区总经理金伟东告诉记者,从去年9月份开始,就明显感觉到艺术品销售下降的趋势了,园区内有130多家文化企业入驻,已有4家无法维持而退租。

云南省文化厅长黄峻说, 海外市场消费能力的下降,使国内一些文化产业受到较大影响。《云南映象》、《丽水金沙》是云南旅游演出的品牌项目,但记者现场观看这两个节目时发现,剧场已经不再重现辉煌时一票难求、坐无虚席的盛况,外国观众明显减少。云南省文化厅的统计显示:《云南映象》、《丽水金沙》等演出观众减少了约40%,主要原因是海外旅游团减少较多,导致营业额大幅下滑,其影响超过2008年奥运期间实施的签证管制。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尹明华说,去年第三、四两个季度,纸媒广告收入大幅下滑,传统广告大户如汽车、房地产、大型卖场、金融业、药品及保健品等广告投放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对盈利模式相对单一、广告收入比重过大的传统媒体影响明显。他认为,2009年中国报业的广告收入肯定还会继续下滑,报纸进入寒冬。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小文化企业流动资金减少、市场份额小、产品单一、对上下游产业依赖度高的问题更加突出。在影视节目市场,大型企业由于自有资金充足并由银行的有力支持,受到的影响不大,而一些中小型影视公司则出现业务萎缩。在互联网行业,大型门户网站资金充足,有相对固定的盈利模式和用户群,受影响较小,而中小型网站则面临生存危机,大量裁员倒闭。在演艺市场,流动资金少、规模小的剧团、剧场已呈现萎缩趋势。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