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普通职工十年打造私人博物馆

竹雕作品吸引着好奇的目光。
在安亭镇一条街上,近来出现了一座私人博物馆,引得周边青少年和文化人士争相前往参观。博物馆中收藏的文物高达100多件,生动展现了嘉定历史文化的深厚底子,其“能级”堪比外省市一个地区性博物馆。而这样一座博物馆,竟是嘉定博物馆一名普通职工周嘉在业余花了十年时间耗资上千万元打造的。尽管自己还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周嘉却选择了为文化保护而去工作、奔波乃至“挥金如土”。
周嘉的本职工作与文物鉴定有关。但他在长期的工作中发现,尽管文化部门想方设法保护当地文化,但嘉定的许多文物早已流失到了世界各地,而政府部门的文物征集工程并不能在文物市场中快速奏效。于是,周嘉萌生了自行“寻宝”的念头。为此,他还“暂时”下海创过业,尝试了多个产业,为“寻宝”打下了资金基础。
多年的寻访经历告诉周嘉,真正的文物已很少“留”在民间。他曾经听到过许多关于某户人家有“宝”的消息,结果专门赶过去却发现大多是没有多大价值的旧货而已。因此,他如今主要通过文物拍卖市场来搜集各类嘉定文物,而且含金量较高的文物大多已经流失到海外,为此他的足迹也到了世界各地。去年,他听说英国一家拍卖公司即将拍卖两件嘉定竹雕,于是立刻启程去英国,总算及时赶到了拍卖现场。原来,这两件竹刻作品是英国一位收藏家28年前在当地一个小古玩市场买来的,一件是清朝早期的“东方朔摆件”,一件是清朝中期的“英雄摆件”,特别是后者,以一只鹰和一只熊的组合取谐音“英雄”之义,并结合了圆雕和透雕工艺,在国内已很少见。鉴定经验丰富的周嘉,当机立断花费巨资买下了这两件作品。如今,这两件作品就摆在了他的博物馆里。让人惊讶的是,走遍世界各地寻宝的周嘉,常常因为不懂英语而陷入困境,有时一连几天只能靠随身携带的面包和榨菜充饥,但他却乐此不疲。
令周嘉得意的是,他搜集来的文物,并不比国家级博物馆里的藏品逊色。他指着馆中一枚清乾隆时期的竹雕如意告诉记者,这样的雕刻工艺非常少见,它与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里的一枚如意正好是一对。而他从中国香港拍来的一只“二乔并读笔筒”,竹刻内容是常见的题材,表现大乔、小乔在家里榻上读书的情景,但其采用的是深浮雕,连榻上席纹都清晰可见,工艺水平和价值甚至比国内某知名博物馆的一件同题材藏品还要高出不少。博物馆中一件清中期的“松涛山人款笔筒”更是备受关注,中央电视台还曾在有关专题节目中专门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该作品采用的是浅浮雕工艺,但却将山水景色的层次感表现得十分丰富,反映了嘉定竹刻作品的最高水平。
这座私人博物馆里的藏品,并不仅仅是竹刻作品。这里还收藏了50多件嘉定历史上名人画家的墨迹和当地的历史文献。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溪山清远图”说,这是嘉定人王敬铭的作品,此人是清朝康熙时期的恩科状元,其书画早在考中状元之前就在民间颇有名气。该作品是他在香港买来的。周嘉还自豪地告诉记者,嘉定历史上有资料记载的知名书画家就有300多位。
周嘉的朴实愿望是,通过这个博物馆来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讲述”嘉定深厚的历史文化。为此,他还自费出了一本厚厚的书,生动而详细地展现他的博物馆中各种文物的图像和相关史料,让它们走出安亭小镇,“传播”到更广的范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