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推动雕塑行业发展

谈到雕塑商业化问题,其实在雕塑走上城市的公共空间那一刻起,已经给它注入了商业化的细胞。当时,因为城市雕塑雕塑需求量小,从事城市雕塑创作的人也很少,每年基本没有几件雕塑上街,雕塑基本都是以指定的方式或者以约稿的方式请雕塑家创作,稿酬也不多,雕塑家也不去要,为什么?因为当时人的觉悟都比较高。

改革开放,让雕塑家逐渐有了“市场”的 概念,开始意识到,创作雕塑作品可以赚钱,赚很多的钱。因为是市场的吸引,是“钱”的诱惑,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雕塑行业,开始在市场的大潮中掘“金”。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多了,也便有了路。的确是这样,雕塑从一开始没有市场,硬是靠雕塑行业人员闯出了一条路,尽管这条路还不标准,可能还不宽,毕竟在市场这片天地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雕塑行业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市场的概念越来越成熟,雕塑也开始有了“市场价”。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雕塑的定价还是不规范的,一件雕塑上百万、上千万,这个价是怎么出来的?有些时候一报价,就把准备建雕塑的甲方给吓回去了,这么大一笔钱怎么来?纳税人的钱也是钱啊!其实,这些定价都是雕塑家想出来的,有的雕塑家一件雕塑可以“爆富”,就是这个原因。凭良心说,我们是不是有点“宰”人的意思了呢?

这个不规范的市场价格,可以说对雕塑的发展是不利的。市场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够促进行业的发展,用不好,那就不好说了。因此上讲,我们不能拿市场开玩笑,不能拿社会的承受力当儿戏,否则,我们的事业还怎么发展啊!从这些角度考虑,我在这里提出商业化的概念,希望对雕塑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对雕塑的商业化的理解可能有很多,但起码一点应该是统一的,那就是雕塑是一个富有艺术价值的商品。既然是商品,那就存在着竞争。引入商业化的概念,就是要把雕塑商品化,不是以前说的所谓的艺术无价,应该是有价的。雕塑的价格现在可能体现的不明显,没有一个衡价标准,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社会公众对雕塑不了解,还没有揭开其神秘的面纱。现在雕塑基本上被公众所接受了,也不再那么神秘了,所以说,应该让雕塑走到公众的前面,接受价格上的考量了。没有统一的定价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雕塑的价格衡量体系还没有建立,也就是以什么标准来定价的问题。如果我们有了统一的定价标准,雕塑产品的质量也就有保证了。为什么?因为在同等价格调价下,比的也只有质量了。

雕塑的商业化问题,应该是我们全行业的事,需要我们所有的行业从业人员一起来考虑。有比较才能有提高。将雕塑商业化,就是要利用雕塑市场,把雕塑推向更高一层发展空间,让雕塑有自己的定价方式,有自己的“身价”,只有这样,我们的雕塑的发展才能规范。另外,将雕塑商业化,也是整合雕塑行业的需要。现在,我们的雕塑家都是自己去跑市场,究其原因,莫过于不放心雕塑的价格,更怕失去参与竞争的市场。如果雕塑有了定价模式,有了价格,我们的雕塑家就可以通过经济人去跑市场,自己腾出时间来搞创作了。这样做,我觉得更有利于打开市场。

新年伊始,面对新的一年,我们的雕塑行业怎样发展,想必各位雕塑家和雕塑行业从业人员应该有自己的计划了。将雕塑商品化,值不值得我们去思考呢?我想,从雕塑行业的长远发展角度看,应该值得我们拿出一点时间去思考,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置身于市场之外,应该把商品化作为推动雕塑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