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描行情刚刚启动成交价整体上涨

纵观整个中国素描拍卖市场,从1994年至今,各大拍卖行共推出素描作品247件,其中成交173件,总成交额为1512.7万元,成交率为71%。在近几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素描的市场价格往往是随着整个西画品类价格的带动而高企,并跟随油画作品的价格走势形成了自己的市场价位。2005年中国西画作品价格不断创造出新的记录,越来越多的藏家受到价格增长的吸引而不断抛出手中的素描作品,如2005年共上拍素描作品116件,其中成交89件,在成交作品的总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往年,成交价格也呈现出整体涨幅的增长态势。

中国嘉德2004年秋拍推出的叶浅予《素描(五幅)》(上世纪50年代作)成交价为24.2万元,香港佳士得2004年秋拍的常玉《裸女素描》成交价为16.47万元,北京翰海2005年推出的吴作人《男人体素描》(1959年作)成交价为13.2万元。随着这一板块画家油画作品资源的稀缺和价格的增长,其素描作品的价位也会有一定的升涨。

作为中国早期油画家的领军人物,徐悲鸿的素描作品价格走势明显的是随着其油画作品价格而增长的。自1996年以来,徐悲鸿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共成交素描作品17件,成交金额达565万元,可见市场对徐悲鸿这类作品的追捧程度。

从2004年开始,徐悲鸿素描作品的价格开始有较大的涨幅,呈现不断攀升的走势,高价作品迭出。如北京翰海秋拍推出的徐悲鸿《巴黎岁月(116幅选9)》(上世纪20年代作)以220万元的高价成交,创下素描作品价格的最高记录。广州嘉德推出的徐悲鸿《蒋碧微像》(1925年作)成交价为60.5万元,通常拍卖中的徐悲鸿《自画像》(1924年作)成交价也达到了52.8万元。

由此可见,作为单独创作的纸上绘画作品比作为草稿的作品具有更大的市场价值。徐悲鸿的纸上作品价格相对于其他早期西画家的这类作品来说已经达到了较高的价位,起到了引领板块价格增长的作用。

从吴冠中整个素描作品的拍卖情况可以看出,这类作品数量并不多,但成交金额一般在20万至30万元的较高价位区间。在上世纪90年代的艺术市场,吴冠中的纸上作品一般出现在以苏富比和佳士得为代表的中国港台市场中,但显然买家对这类作品并未投入足够的重视,上拍的几件作品都流拍了。

而自2004年以来,随着吴冠中作品价格的持续走高,中国内地买家开始对其素描作品表现出浓厚的购买欲望,其拍卖价格也处在较高的市场价位。如中国嘉德2005年秋拍推出了吴冠中的三件素描作品,《人体素描(两幅)》(1990年作),成交价为30.8万元,《渔舟》(1985年作)成交价为20.9万元,《墙》(1990年作)也以19.8万元成交。中国嘉德2004年推出的吴冠中《素描(两幅)》成交价为27.5万元。吴冠中的作品已经普遍受到市场的认可,相信一旦有精品出现,必然会将吴冠中的素描作品带动到一个更高的价位。

责任编辑:rit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