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 专场拍卖蜀绣

一度面临失传危机的蜀绣,重新走入振兴轨道。昨日,一场特殊的拍卖会在成都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专场为蜀绣举行的拍卖会,38件蜀绣艺术品面向全国的爱好者开拍。

虽然拍卖结果并不十分理想,但记者探寻到拍卖会的组织者与拍品的投资生产者是成都一个年轻的民企老板李涌,在投资800万元首次实现蜀绣的产业化后,还将为蜀绣引入更多的风投基金。

逐利的民营资本和一贯瞄准高科技的风投基金涌入这种传统艺术品产业,预示着蜀绣已经开始进入振兴提速期。

民营资本

嗅到蜀绣大商机

作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蜀绣在近年来面临着核心技术匮乏及断层的危机,蜀绣产业则出现小而分散的发展瓶颈。就在四川省多次提出振兴蜀绣并出台各种举措之后,民间资本也看好了这一产业,开始悄然进入。2006年,在成都休闲食品行业已经非常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李涌找到曾在1977年任成都蜀绣厂第一任书记、厂长的萧湘志老先生,决定投资建立一个规模化的蜀绣厂。第二年,四川天府蜀绣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并投产,成为第一家规模化生产蜀绣产品的民营企业。

李涌告诉记者,之所以投资建立蜀绣厂,个人爱好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他估算到蜀绣市场空间潜力无比巨大。目前,号称拥有“十万绣娘”的苏绣年产值有10亿元,而蜀绣只有几百万元。这个差距,让精明的李涌嗅到了契机。

风投基金

将为蜀绣融资

“民营资本做蜀绣,可以用传统产业的私募股权投资来形容。”李涌说,目前他们对天府蜀绣这家企业的投资额已达到了近800万元。不过,蜀绣全靠手工绣制,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为此,李涌想把蜀绣的成本降下来,让这种艺术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再把高端的蜀绣艺术品打造成理财产品,满足投资和收藏人士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天府蜀绣计划再扩大企业规模,而这都需要更多资金的投入。

李涌透露,在资金的来源上,他们曾尝试着与国内的风投基金联系,没想到,以高科技行业为主要投资目标的风投基金,居然也对蜀绣产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目前,天府蜀绣公司已经初步与国内几家风投基金达成了融资意向,预计融资额将达上千万元。如果最终敲定,不仅开蜀绣历史上引入风投基金的先河,也将打破国内风投基金主投高科技行业的惯例。

以拍促销

重振蜀绣品牌

资本的大举进入,为蜀绣产业带来了振兴的强大动力,也让李涌更加有信心。不过,毕竟沉寂了多年,蜀绣还没有为更多人所接受和喜爱。为此,李涌决定举行蜀绣历史上的全国第一次专场拍卖会,以拍卖打响蜀绣的名气,促进产品的销售。

昨日,天府蜀绣公司拿出了38件蜀绣拍品,起拍价最便宜的为4000元,最贵的为98000元。虽然拍品制作精美,但价格较高的作品纷纷流拍,现场气氛偏冷。

“这是意料之中的。”随着场内一件又一件拍品的流标,场外静坐的李涌仍然气定神闲。他底气十足地说:这只是开端,今后我们每年都要搞这样的拍卖会,最终还要在成都举办咱自己的“蜀绣节”。

背景

蜀绣已有3000年历史

据蜀绣业内最权威的萧湘志老先生介绍,作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经历了几起几落。商周时期,蜀绣最早起源于民间,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与苏绣、湘绣和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早在西汉时期,就有“蜀中之宝”的美称。宋代,更是达到了红火的顶峰。

上世纪70年代,随着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蜀绣的出口受到了影响。1977年,成都决定重振蜀绣,调任萧湘志为成都蜀绣厂第一任书记、厂长,1978年,新厂建成并开始投产。当时,所有出口的蜀绣都由该厂来生产,重新红火起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企的垄断被打破,成都蜀绣厂也开始逐步分崩离析,蜀绣也逐渐淡出人们视线。

之后,成都蜀绣厂退出历史舞台,原厂的一些专家自己出资或借贷建立了大小不一的新的蜀绣厂或蜀绣公司。目前,包括天府蜀绣厂在内,共有五个这样的蜀绣企业取代了曾经的成都蜀绣厂。新一轮蜀绣产业的振兴,也由此开始。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