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价趋合理 中国台湾艺术市场秋拍前景看好(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8中国艺术品春拍中与中国当代艺术有关的中国台湾拍卖行在6月先后举槌,主要有罗芙奥、金仕发、景熏楼、台北中诚与台北艺流等5家,这5家拍卖行虽然拍卖业绩各有千秋,但围绕的热点还是近年来已经形成的海外华人、老油画、中国台湾本土艺术家和中国当代艺术等各大板块。那么,到底此次春拍中国台湾的市场状况如何?与中国大陆市场相比有什么区别?目前两岸互动中全球瞩目的直航,会对两岸艺术品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报记者就此与前中国台湾画廊协会秘书长、中国台北金仕发拍卖公司拍卖官陆洁民展开了一番问答。

上海证券报:2008台湾春拍是否继续了去年的颓势?

陆洁民:今年春拍和去年秋拍相似,延续了去年的颓势。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观察:首先是作品的征集,没有好的精品,这对委托方(卖家)而言,说明他们对当前的市场形势不看好,觉得好作品也卖不出好价钱,因此,即使有好的作品他们也不肯拿出来;不过换而言之这也是好事,说明藏家看好未来,有惜售心理。当然,卖家也有失去信心的,会把手里的藏品拿出来急于兑现,但此次春拍这种情况不多,根本原因还是藏家看好的是未来市场。其次,从拍卖行的角度看,对市场的变化则准备不足:突出的表现就是估价偏高。因此,有的拍卖行不得不采取临时措施,调整落槌价。这无非是通过两个渠道,一是拍卖行牺牲部分佣金,把拍卖底价降下来;二是和委托人商量,降低底价。从总体看,此次春拍中举行有关专场拍卖的拍卖行中罗芙奥还是领军者,而有较深背景的景熏楼则征件明显偏弱。

上海证券报:此次颓势的原因何在?

陆洁民:这次春拍出现了市场热点的变化,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藏家们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艺术家的名头上,而是关注其代表作。如张晓刚的作品,有的拍得很高,有的则流标。这样的一高一低,显示了成熟的藏家与炒家的区别。更值得注意的是,有心的藏家在做功课,因为市场短期低迷,正是他们低价买进的机会。其实,此次春拍中可见大藏家的资金没问题,同时这两年陆续进场的新面孔,经济的波动对他们影响也不大。而且,中国台湾买家与中国大陆买家不同,中国台湾艺术市场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收藏群体比较成熟并带有鲜明的收藏色彩,而很少有人像大陆买家那样关注艺术品的升值空间。他们对艺术品市场趋势的判断很自信,目前的市场气氛正好给他们捡便宜的机会。相对而言,大陆的市场刚刚起来,具有初级阶段的特征,投资客比较多,投机心理占上风,对市场的波动会过度敏感。

上海证券报:两岸直航会对两岸艺术市场产生影响吗?您认为秋拍前景会如何?

陆洁民:首先应该强调,市场不会像有些人所担心的那样崩盘,但会有阶段性的调整。而且我相信,会有相当部分的艺术家的作品行情会出现盘整。收藏群体是金字塔形的,大部分拍卖市场的天价是金字塔顶尖处的那一小部分人群创造的;但是金字塔中、底部的人群的意愿也是重要的,他们是消化了相当数量艺术品的基本收藏人群,而盘整现象的根源正是这一部分。目前这批人对市场有信心,因此市场虽然不再出现新的拍卖纪录,但也不会崩盘。反过来又说明,只要是真正的艺术家,每个人头上都有一片天。当然,能够冒出头来并引起顶尖藏家关注的,毕竟是少数。由此可以预测今年的秋拍,征件规模会萎缩,估价会更趋合理,因为委托人的要价会放低,因此,又可以推测拍卖的结果会比春拍好。两岸直航,据我的观察对中国台湾的影响将会很深刻,甚至会改变某些人的生活方式。从台北到上海,所需时间甚至比坐高铁去高雄所需的时间还短。因此,有的人就会考虑在上海买房子,如此对两岸艺术市场的整合也会产生影响。而这个影响,也许在秋拍期间就会表现出来,值得大家关注。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