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市场低价淘到阳燧
2016-01-04 14:03:36 作者:李显坤 来源:天津日报 已浏览次
那天一早,朋友打来电话,说昨天他在收藏市场上见到了一枚汉印,从形制、文字、锈色上看,绝对保真,就是叫价太高了,但内心又实在不舍,便相约再去砍砍价。一起到了收藏市场,那枚汉印还未出售,果然方平正直,布局谨严,是枚凿印,上有印主姓名“周乐”二字。
可以看出,若是枚官印,即便再加价,朋友也会毫不犹豫收归箧中的。摊主依然坚持昨日的报价,朋友唏嘘再三,便欲离去。我忽见摊右一盘中,有铜铁质的各色箭镞,大者当为弩弓所用,价格也还适中,便挑了十多枚铁镞。翻检时,见朋友手持一铜铸件看得专注,便问了一句,朋友回答:“昨天就见到了,绝对老件,像是个壶盖类物件,别的还没什么,就这铜锈诱人。”我顺手接过,略一端详,欣喜地告诉他,这是不多见的阳燧。看来摊主也不懂,很便宜就淘到了手。还真是千金难买心头好,物归有缘人。
以前在北京潘家园见过几枚阳燧,真假掺杂,要价都很高。有心搞收藏,还就得有“缘来不拒,缘去不惊”的心态,这回真是痴心偶得之。
幼年就听过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燧”为取火的工具,有木燧和阳燧之分。木燧即钻木取火的工具,当出现在智人期。而阳燧出现就较晚了,它的原理是利用日光取火,是一种曲率很大的凹面铜镜。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用凹面铜镜放在太阳下,其光都聚向内。在离镜一二寸处,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触物即着火。
阳燧是青铜镜铸造中的衍生物,它与同时代的青铜镜造型、铜质、纹饰、打磨光洁度等特点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青铜镜的背是平面的和凸球面状的,而阳燧的燧背是凹球面状的。天津博物馆里藏有一枚东汉铭文阳燧,鼻钮,表面铸阳文铭文两周,内周“宜子先(孙),君子宜之,长乐未央”,外周“五月五丙午,火燧可取天火保死祥兮”。这些吉祥语和东汉铜镜上的铭文如出一辙,很能说明镜燧同源。我得到的这枚,从形制和材质上判断,当在清代,但全素,无纹饰,尽显古朴。
古人出门,腰间常佩有体积很小的阳燧以备用。据《周礼》记载,周天子专门设立了“司烜氏”作为执掌阳燧的官员,负责“取明火于日”。在行军或打猎时,燧更是必备之物,“左佩金燧,右佩木燧”,以便在晴天时用金燧向日取火,阴天时用木燧钻木取火。后来甚至一度形成了这样的规制,一直沿袭至汉代以前。阳燧因取火于日,近于天也,所取属天火,故多为占卜与祭祀时使用;而木燧取火于五木(柳、桑、槐、檀等),近于人也,只是烹饪用之。汉代以后,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质的阳燧,阳燧得到了更广范围的使用。唐宋元明时期,则流行装执柄的阳燧。宋代更是出现了两面式的阳燧镜,凸面可照容,凹面则能取火。阳燧这种取火的实用器,随着火柴等的广泛使用,自然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