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艺术品拍卖市场喜忧参半

      日前,潘天寿在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鹰石山花图》在中国嘉德2015春拍“大观之夜”中拍出2.79亿元人民币,创潘天寿个人作品拍卖新纪录,同时也是截至目前本季拍卖价格最高的拍品。“今年春拍中,嘉德两件亿元作品的成交再次印证艺术市场珍稀优质资源恒久高价的定律。但是也可以看到,整体成交率下降,市场并没有走出困境。我们依然要等待大经济的繁荣发展,为艺术市场注入活力”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兼CEO胡妍妍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这样说。

      据悉,1997年《拍卖法》的颁布及之后的实施,使拍卖业特别是文物和艺术品拍卖业得到蓬勃发展,并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与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联合发布的《2014年中国拍卖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及2015年展望》显示: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去年全国拍卖成交额累计5556.4亿元,与2013年相比下降20.6%。其中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务表现基本稳定,体现出拍卖市场正与宏观经济同步调整和结构优化。

      “新常态”下亮点纷呈

      自2012年开始,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整体进入调整期,2013年稳中回升,2014年则随着大环境进入“新常态”,在市场规模和行情保持稳定的同时,市场持续发生结构性调整,并显现诸多亮点和突破。

      市场规模保持稳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共举办911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平均成交率为50.61%,成交额达350.95亿元。截至2014年5月15日,2013年成交(350.95亿元)拍品款共完成结算198.73亿元,结算率56.63%。而仅中国嘉德、西泠拍卖、上海朵云轩等十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在2014年度就举办494个专场拍卖,上拍78741件(套),成交53203件(套),成交率67.57%,成交额198.93亿元(成交额含买方佣金)。

      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在去年,品类热点多元化、价位结构平衡化、购买需求合理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特别是从2012年以来,拍品价档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拍品均价明显下调、投资性高价拍品数量锐减,大众化艺术消费品逐渐增多。据悉,去年中国嘉德、西泠拍卖、上海朵云轩等十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单件成交均价37.39万元/件(套),较2013年的38.65万元/件(套)下降1.03万元/件(套);而十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去年成交超过100万元(含)的拍品共计3468件(套),仅占总件数的6.52%,较2013年的7.93%下调1.41个百分点。

      行业软实力迅速提升。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作为由全国拍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从事拍卖或相关工作的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组织,早在2009年就开始起草《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并于2010年由商务部发布实施,成为拍卖行业乃至艺术市场领域第一个行业标准。针对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出现的问题,该协会于2011年发布《关于拍卖师主持文物艺术品拍卖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进行规范;去年又制定并发布了《文物艺术品拍卖从业人员职业守则》、《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审定指导规范》和《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保存管理指导规范》,此系列规范直指从业人员执业道德及拍品审定、保管两个核心操作环节,旨在提高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发展的安全系数和质量系数,力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踏上国际化发展道路,实现科学化管理模式。

      诚信缺失、拖欠货款成首要问题

      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度,全国具有文物拍卖资质企业396家,注册资本金47.48亿元,从业人员达6545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物艺术品收藏投资热潮的兴起,中国文物和艺术品拍卖市场正面临着从高速度和大规模进一步向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转变,为此,尽快解决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在发展中已显现出的诚信缺失问题尤为重要。

      从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来看,目前发生的诚信问题涉及竞买人、买受人、拍卖人、委托人、鉴定人、相关政府管理机构等多方市场主体。其中,竞买人、买受人的诚信问题,突出的是拖欠货款,此行为对拍卖行的生存造成很大打击,一些拍卖行因此差点关门倒闭。拍卖人的诚信问题主要包括虚假注册、假图录、假标价、假成交额、假拍拍假,导致了拍卖行的社会公信力丧失。委托人的诚信问题,如:制假托假、恶俗炒作使面临赝品冲击的拍卖行雪上加霜,同时也使得真正的委托人信心不足。同时,火爆的艺术品市场隐藏着部分拍卖行与鉴定人及专家联手进行虚假拍卖的现实,使得作品拍得天价的背后隐藏着不光彩的利益链。而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在管理和监督机制上存有漏洞,导致对于假拍、拍假等现状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制约措施。“为何藏家偏向去国外买东西?因为国内拍卖行业未形成信用平台,在此环境下,坑蒙拐骗是极容易的”有关业内人士提醒。

      为此,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树英表示:“目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拖欠货款已严重阻碍当前文物艺术品拍卖业的正常发展。为保障市场的规范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和业界正在酝酿设立‘黑名单’制度,尤其是中拍协艺委会已在制定进入违约‘黑名单’的可量化条件,加快推进建立和共享‘黑名单’的进程。与此同时,中拍协已与中国银行业协会也开始有所接触,研讨‘黑名单’关联个人信用的操作模式。”

      降税关乎内地艺术品市场繁荣

      关于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税收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目前有部分地区甚至仍存在向艺术品拍卖企业征收增值税的现象,大大压制了当地艺术品交易;而中国海关对于进口的艺术品征收的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加之消费税(部分艺术品缴纳),使得艺术品进口整体税费接近30%,中国由此成为全球艺术品税率较高的国家。高昂的进口税费压力又导致境内拍卖行开始谋求境外市场的发展,出现了不正常的产业资本外流。同时,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于超过百年的文物与艺术品的进口都实行免收进口税,对于市场交易也都有很多优惠政策;针对企业和个人从拍卖市场购买文物捐献给博物馆,还可抵税或免税。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海外回流的文物要缴纳2%的所得税,并由拍卖单位代为收缴等规定,对于文物的回流和文物拍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非常不利。

      据了解,中国嘉德与红树白云楼主人陆牧韬曾于2013年将张达善《跋隋人书史岑出师颂卷》共同捐赠故宫博物馆,此前,隋人书《出师颂》在2003年经中国嘉德春拍,已由故宫博物馆购得收藏。随着《跋隋人书史岑出师颂卷》的捐赠,流散了近百年的国宝珍品终于完璧归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通过拍卖业回流文物已超过10万件,仅现藏于国内如故宫、国博、首博、上博等地,经拍卖行业回流的国宝级文物就超过30余件。”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告诉记者。目前,中国仍有超过1000万件的文物流落在海外,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回流文物出入境政策的限制,使我国大量流失在海外的文物艺术品无法进入正常市场流通渠道,归国无门。

      让网络拍卖有法可依

      还应引起注意的是,由于现行《拍卖法》是于1997年发布实施,并没有考虑到网络拍卖发展,导致目前网络拍卖在很多方面都无规可依。目前,已有电子商务企业、网络公司,甚至政府机构以“网络拍卖”或“在线竞价”等名义开展拍卖业务,各种在线竞价、网络拍卖平台大量涌现。这些非拍卖企业举办的网络拍卖活动极易误导消费者,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参加的拍卖活动有拍卖法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无法可依,权益受到侵害后救济困难。

      总之,国际拍卖市场互动与融和将是大势所趋,而目前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在与国际的互动和融合进程中出现的国际间政策环境的差异、矛盾和不公,包括中国的文物艺术品进境税政问题、文物拍卖标的审核管理问题、文物类野生保护动物制品拍卖问题,以及国家版权局提议的追续权问题等,需要有关政府部门根据行业发展新问题、新形势和新领域,补充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确保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乃至文化产业在国际资源分配和国际竞争中不再处于劣势地位。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