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突围四字诀(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八大山人《仿倪山水》

 

  目前正值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调整期,专家们都表示,市场的各个环节正好可以借机冷静,进行理性思考。对于如何度过市场这一“寒冬期”,本人给出了自己的“突围”建议——艺术品市场突围四字诀:“忍”、“变”、“精”、“定”。

 

  首先,我建议画廊要“忍”,不能盲目、急于投资和代理新的艺术家项目,应缩小规模。同时要“变”,及时更新产品,特别是主打当代艺术家的画廊,可以考虑转做近现代书画。众所周知,在过去几年,艺术家随便要价、炒作的现象很多,令当代艺术板块的价格虚高、水分大,如今其危害性已经突显,有关一些画家的作品流拍、画价跳水等报道不绝入耳,现在艺术家已经认识到危害,开始有所收敛,价格更趋于一个合理的区间。而古代和近现代书画的板块,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有假东西掺杂,限制了买家的信心,如果说有一天,艺术品市场有了明确的法律去约束这一现象,这一板块还会大幅度提升。

 

  其次,对于藏家的忠告则是:藏“精品”,非精品不碰!

 

  无论现在、未来,真正能带来巨大收益的一定是精品,是那些真正具有艺术价值、好画家的代表作。比如,前两年拍卖市场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将一批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贴上新水墨的标签,打包填补市场的需求,在2013、2014年新水墨价格达到一个峰值,但我觉得,在2015年,新水墨将面临新的考验。因为高峰过后去理性分析的话,会发现许多新水墨中有大量的制作性成分,功夫还没有修炼到家,真正具有艺术价值和创造性的作品并不多。

 

  最后,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也直接关联到艺术的生产者。艺术家需调整心态,要思考:你是想短期挣小钱,还是以后挣大钱?艺术家从思想深度、文化修养到绘画技能的提升都非朝夕之功,大艺术家都不乏大器晚成者,如黄宾虹、齐白石、林散之等。因此,在市场面前,艺术家要有“定力”,拒绝浮躁、潜心创作,留下传世之作。纵观古今中外的大艺术家,无一不是饱经生活(砺之后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性的作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