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案的思考:科学鉴定大势所趋
2015-08-24 16:41:29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每位藏友在涉入艺术收藏品领域后,都希望收藏到货真价实的宝物,然而在当前混乱的藏品市场中,这样的愿望却成了难以实现的奢侈,诸如“古玩市场上90%以上的古董都是赝品”“95%的人用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的言论比比皆是,藏友担忧不已,几番对手中的藏品的真伪心存疑虑。难道藏品市场已变成了一场场真假批斗了吗?记者通过了解发现,现如今的收藏品市场,购买赝品已是家常便饭,此时,藏友们需要的是一个规范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同时更需要正规的藏品鉴定体系,杜绝赝品在市场中流通。
专家鉴定“利令信失”
几年前轰动收藏圈的“金缕玉衣”案,商人谢根荣凭借两件“玉衣”取得银行信任,不但为之前6.6亿的借贷做担保,又获得5000万元贷款及4.5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实际上,玉衣系伪造而成,伪造文物后,谢根荣出钱请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等5位专家估价24亿元。
实际上,这两件“玉衣”是由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特聘鉴定专家牛福忠串起来的,用的是谢根荣给他的玉片。而牛福忠向法庭出具证言说,这两件“玉衣”并不值多少钱,但谢根荣坚持要求他帮忙找专家做鉴定和评估。随后,牛福忠找来了世界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王文祥、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主任杨富旭、中国宝玉石协会原秘书长李劲松、原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史树青(已去世)5位专家。
牛福忠证言显示,这5位专家给玉衣写了个文字说明,出了个评估价24亿元。作为回报,谢根荣给了他们几十万元的评估费。

当记者在某家艺术品交流市场中,对观看的藏友问出“你还信赖专家鉴定吗?”这样的问题时,几乎没有一个藏友肯定告诉记者,他们信赖。从他们犹豫不决的神态中,记者读出了他们的疑虑与担忧。造就他们的失去信任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其实不难揣测,从2007年引起轩然大波的“石鲁遗作风波案”中,便已一目了然。
据悉,当年造假者为了谋取暴利,不惜为381幅假画进行多次宣传,出版过画册,让书画鉴定专家题跋、让媒体进行大肆报道更是为此在北京举办过“石鲁遗作研讨会”。故而在真相揭晓的时候,群众一片哗然。
科学鉴定优势更加多
这样说虽不免以偏概全,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赝品造假越来越科技化的今天,对于专家鉴定也达到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专家本人对各类艺术品异常熟悉,更需精通社会、考古、材料、物理、化学、天文、地理、人文、艺术和史学等知识,但即便如此还是无法避免其产生疏漏的时刻。相较于专家鉴定,机器鉴定优势则更多,理应更受推崇。据了解,机器鉴定指的是,在依靠现代科技技术如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法、红外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基础上,对于艺术品进行无损伤检测,获取、积累历代书画材质数据,并构建系统的科技检测识别系统,能对各类藏品进行有效机器鉴定方式。

免费机检维护藏友利益
为了防止赝品流通,帮助藏友了解藏品价值,也为了保护广大藏友的切身利益,知名艺术品投融资机构赫祥投资有限公司积极响应“艺术品鉴定四大体系和制度建设”这一艺术市场建设目标的发展,推出9月13号免费艺术品科学物检活动,利用科技手段帮助广大藏友在第一时间了解藏品的年代真伪。
上海赫祥投资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同时也告诉记者,物理检测是赫祥收购民间藏品使用的4+4+2风控评估体系的一环,赫祥从自身做起,严格规范艺术品鉴定的标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