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书法升温 行情迎来井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今年的秋拍中,内地众多一线拍卖行纷纷聚焦明清书法,推出了明清书法拍卖专场。尤其是北京保利秋拍中,干隆亲笔御书《白塔山记》以亿元“天价”成交,更是让明清书法成为今年秋拍新热点。

      市场行情逐步升温

      明清书法出现在拍卖市场上的时间已久,但首次以专场形式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则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当年北京匡时推出的“文字的力量—中国书法篆刻”专场,206件书法作品最终以88%的成交率,斩获3353万元的成交额,其中文明征的《行书书诗卷》以1111万元的高价成交,成为了国内书法专场首次破千万元的拍品。在这之后,明清书法便出现强劲走势。受其影响,中国嘉德和浙江西泠就大量上拍明清书法作品,到了2010年春拍,中国嘉德便首次推出古代书法拍卖专场。

      据了解,2010年嘉德秋拍推出的“宋元明清书法法书墨迹”专场,一举斩获1.93亿元,创下当时国内古代书法专场的最好业绩。同一年,一直着力推出书法专场的北京匡时,古代书法专场也取得1.6亿元成交额和高达95.6%的成交率,其中王铎“涨墨法”登峰之作《雒州香山作》以4536万元刷新个人纪录。2011年,北京匡时推出的“明代书法”专场尽管上拍的数量为历次书法专场中最少的,但成交额也高达1.6亿元,每件书法作品的成交均价达到了643.09万元,创下了明代书法专场拍卖的最高均价。

      来自雅昌艺术网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在宋元书法亿元天价的带动下,明清书法精品以千万元成交的层出不穷,已牢牢地占据中国书法市场高价位梯队,成为了艺术品市场上的一个新热点。

      今年秋拍厚积薄发

      在艺术品市场上,以往一直存在“重画轻书”的现象,但记者发现,在今年秋拍,“重画轻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且形成了“低估价,高成交”的现象。像在今年春拍中,北京保利推出的“中国古代书法”专场,清代伊秉绶的隶书横幅《遂性草堂》估价仅有80万元,成交价最终高达2300万元,让人不容小觑。面对如此高的成交价,不少业内人士感叹:明清书法作品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发掘。

      在今年的秋拍中,明清书法在拍卖市场上可谓是抢占了风头。像在今年北京保利秋拍中,拍前备受瞩目的干隆皇帝御笔手卷《白塔山记》更是以1.1615亿元成交。据了解,这一成交价格不仅创下了今年全球中国书画拍卖的最高纪录,而且也是今年内地秋拍市场上唯一一件过亿元的作品,同时也刷新了干隆皇帝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

      记者发现,在今年的秋拍中,除干隆皇帝御笔手卷《白塔山记》表现抢眼外,另一大亮点则是明代书家王铎。据了解,在今年秋拍,中国嘉德推出的中国拍卖史上首个大型明代书法家王铎的精品书画专场“王铎的笔底毫端”,20件流传有序的佳作,最终19件作品成交,其总成交额达到了8214万元,不少作品均以高出估价八九倍成交,显示出藏家对明清书法作品的极力追捧。无独有偶,在随后北京保利秋拍的古代书法专场中,一幅王铎的《致戴明说札》从270万元起拍,经过多轮竞争,最终以1863万元成交。来自雅昌艺术网的数据显示,1994年至1997年间,王铎的书法作品多集中在20万元左右。当1998年王铎书法作品首次突破百万元之后,价格就出现了快速上涨,到2010年秋拍时,王铎的书法作品曾在北京匡时以4536万元的成交价,创下了其书法作品的拍卖纪录。而到现在,王铎书法作品的整体成交价基本都在千万元以上。

      在今年北京保利秋拍中,估价仅80万元的清代伊秉绶的隶书横幅《遂性草堂》,成交价高达2300万元。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