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十大民间宝物”评选揭晓

田黄石雕印章:持宝人身份是个谜

“一两田黄一两金”,这足以说明田黄的贵重,而现在其行情更是看涨。这使得田黄石一直是发烧友们趋之若鹜的宝贝,有“田黄玉”之称。这种石头产自福建寿山的一条溪流中,非常罕见。

昨日亮相的这件田黄石雕印章,被专家称为“举世罕见”:“这块田黄石重达两百多克,单凭材料就已经很难得了。论成色,这块石头属枇杷黄,在整个田黄石分类中属中上等。就石料而言,可以说举世罕见。而且雕工异常精美,无论从收藏价值或是艺术价值来说,都是难得的珍品。”

作为昨日现场估出的价值最高的藏品,大家对持宝人的身份充满了好奇,但持宝人异常低调,不愿接受采访。

明代赵左册页:当初收购只花500港币

持宝者陈先生说,父亲喜欢收藏,尤其是字画,1948年父亲去香港时,偶然遇到一位梅姓收藏家,当时梅家遇到困难,要出售该画册,陈父以500港币购得,这件画册后有清朝名家翁方纲的题跋。

元代青花香炉:同类古董多年来鲜有面世

元代青花瓷器是异常罕见的古董,存世量极少,多年来鲜有面世。

这件元代青花香炉,高约二十厘米,三足鼎立,纹饰精美,光泽精润,保存完好。专家称其是国内不多得的藏品。

明代青铜毗卢佛像:祖传宝贝历经几代人

“这是我们看到的最好的一尊佛造像。”中国著名佛像鉴赏家金申教授评价说。

这是一尊明晚期的佛像。高47.5厘米,黄铜像身泛出隐隐光泽,给人以厚重之感。毗卢佛安坐莲花座,面容安详美丽。

“它的价值就在于造型非常少见,不仅面相开得好、双手线条优美,而且通常的佛像莲花座都是上小下大,而这尊像正好相反。”专家品评说。

持宝人姚先生来自汉川,这件宝贝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历经了好几代人。“我家祖上有人任过四品带刀侍卫等职。”姚先生如是说。

元代青花人物纹高足杯:修补之后反而贬了值

这是一件高15厘米的青花瓷高足杯,杯身绘有精致的花纹,杯口直径约10厘米,杯底绘有一个古代女子全身像。

当代中国古陶瓷鉴定专家毛晓沪教授介绍:“这是元代晚期的青花。里面绘的女子是少数民族打扮,具有明显的元代特征。在元代,绘人像的青花瓷器是很少见的。”专家举着这件藏品称:这东西虽然不大,从胎制看,是少见的薄胎,十分难得;工艺也讲究,有半透明的特质,不失为件珍品。

但这件藏品一开始曾让专家有过迟疑,因为专家发现杯内光泽有点异样,问过持宝人才知道这件藏品的杯口有点缺,所以请人修复了一下,结果修复时用的是喷漆,异致光泽不太自然。

毛教授惋惜地说,“如果不经修补,这件藏品应该值五六十万,修补反而破坏了这件藏品,所以现在给出二三十万的估价。”这个结论引起一阵惋惜的惊叹声。

持宝人周先生介绍,这件藏品是他五年前在香港路地摊上淘来的,当时花了6000元。买的时候以为是明早期的,没想到还要早。

犀牛角雕达摩:用整根非洲犀牛角雕成

这件宝物的持有者称:明代犀牛角雕达摩就是其收藏之一,是他从收藏爱好者手中购得的。专家称,这座雕像用整根非洲犀牛角雕制而成,不仅材质名贵,而且工艺精湛,能保存得这么好,更是十分难得。晚清群仙祝寿缂丝:加工手法极其繁杂

这幅清道光年间的缂丝,将名家画用绣花表现出来,工艺精良,人物栩栩如生。专家介绍说,缂丝采取了通经断纬的手法,做工极其繁杂。清代缂丝流传下来的可说是凤毛麟角,而且明清时期的大多缂丝往往偷工减料,多为一半缂丝,一半绘画。这件藏品采用了整幅缂丝,织成一幅篇幅较大的、完整的画,并杂入了金线,十分难得。

据介绍,这幅缂丝当时是祝寿时作幔帐用的。

鸡血石石料:所有的“卖点”都具备

鸡血石产自浙江昌化,与田黄石同为硬石,是观赏石中的珍品。

专家介绍,鸡血石的价值评判有四个标准:一是血要鲜,即鲜红欲滴;二是要活,即流动感,有层次;三是血要厚;四是要聚、凝,不要散。

这件鸡血石是原石,基本上符合了以上所有的标准,此外,石料是软底中的藕粉底,这也是其难得之处。专家给出的参考价是120万至150万元。

汉代白玉龙凤佩:乡下“淘”来汉代玉器

“这件藏品我给出20万到30万元的价格,以后它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昨日,瓷杂玉器鉴定专家李彦君,这样评价上榜武汉民间十大宝物的“汉代白玉龙凤佩”。

李彦君对这件藏品显得钟爱有加:“这件玉器是龙首凤尾,龙身上还有小鸟,在古代,龙象征着男性,凤象征着女性,而小鸟则象征着孩子,这件玉器寓意美满,而且工艺非常高超,连鸟眼睛都雕刻得非常真切。”

这件玉明明全身透青,为什么却称之为白玉呢?李彦君解释,这件玉器是汉代的,至今2000多年,埋在地下时间太久,色泽发生了变化。

持宝者说,她经常开着车到乡下去淘宝,这件藏品是在湖北阳新“淘”到的,“当时卖这件宝物给我的人,还拿出了好几件宝物,可惜我的钱不够,等我后来凑足了钱再和他联系时,他的电话已经停机了。”

杨伯润山水册页:一部画册荟萃众多名家

这部12页的山水画册,在画册的前后有众多名人题字:著名书法理论家康有为、北碑派书法家杨岘、晚清海派著名画家蒲华等人。

专家称,这是晚清海派山水画家杨伯润的作品,整部画册颜色偏重,画工精细,主要为水墨画,描画江南水乡和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以小品为主,善于从小品中看大的景色。

值得一提的还有众多名家为其题的字,小字而大雅,笔笔劲道,就连一些习惯写大字的书法家,小字也写得气势磅礴。

杨伯润是海派画家早期的著名人物,在江浙一带有较大的影响力,他的画流传不多。

 

【花絮】

最“实在”的藏品:“不仅值钱还可以养生”

昨日,共有两件犀牛角杯亮相评选现场——明犀牛角马蹄杯(估价70万-80万元)、明犀牛角匜杯(估价60万-70万元),并双双入围武汉优秀宝物奖。

这两件黑乎乎的藏品获得专家的屡次称赞,“这两件宝物都是用亚洲犀牛角雕制而成的。据称,现在亚洲犀牛几近绝迹,其角更是稀少,现在世界收藏界都在寻找。”

专家介绍,亚洲犀牛角的药用价值很高:“如果用这个杯子喝酒,可以起养生和健体的效用。”

 

让专家“为难”的藏品:“作者身份不明,不好估价”

昨日,一位藏友奉上的明抱真子指画(估价5万元)让现场的专家有点“为难”,几经“会诊”,专家给出的鉴定是,从纸张看,这是一幅明晚期作品。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指画,出自清代早期画家高绮佩;目前还没有发现更早的记载,抱真子其人身份亦不明。也因如此,专家还不能下最后定论,暂且估价5万元。

持宝人罗先生说,这幅画是他从朋友那儿得来的,保存了二三十年。抱真子本人他也找到了相关的资料证明,是明代晚期著名画家。

 

收获最多的藏家:六件藏品个个得奖

捧出的六件藏品,件件都榜上有名。昨日,持宝人张先生无疑是“武汉十大民间宝物”评选现场的焦点人物。不愿频频亮相的他,三次请朋友帮忙上台。

张先生拿出的六件宝物分别是获得武汉十大民间宝物的“元代青花香炉”、获得特别奖的“明代龙泉窑青花盘”和获得优秀宝物的“白玉山子”、“明代文殊菩萨像”、“明代青花凤纹大缸”、“战国原始双系瓿”。

对于这些藏品,张先生不愿多谈,他说爱好收藏20多年,以前也曾多次到外地“淘”宝,入选十大宝物的“元代青花香炉”,是在云南花了几千元“淘”回来的。

责任编辑:杨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