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假文物假鉴定搅浑郑州文物市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锈迹斑斑的青铜器、沾着黄土的玉器、一吹就响的银元……是真文物还是假文物?虽附有权威专家的鉴定证书,买了之后才发现是假的。文物市场假货横行,收藏者难辨真伪。业内人士透露,一些鉴定证书的水分也很大,可信度并不高。哪怕就是在拍卖会上,假文物有时候也占到了50%,甚至更多。

卖“文物”的自曝是工艺品

前几日,郑州市丰产路办事处巡防队员发现一外地中年男子坐在丰产路街头卖“文物”。地上摆着古时大臣上朝时用的玉制牙笏,还有青铜酒器、玉杯、玉碗、青铜佛像等10多件。它们要么锈迹斑斑,要么沾满黄土,看上去年代久远,不少“文物”上还刻有篆文。看上去,这些都是古色古香的文物。但在巡防队员的盘问下,他却很快承认这些东西不是文物,而是工艺品。他自称姓赵,来自禹州,这些工艺品是他在神 镇的集市上买的,当地有很多这些东西,并不值钱。

前些时候,郑州的赵女士就曾经拿着一个在街头花500元钱买来的古董,请文物专家鉴定到底能值多少钱。专家接过一看说:“假的,这是现在产的东西。”专家的话让赵女士很是郁闷:“我看他挺可怜的,他说孩子在郑州生病住院,家里的钱花完了,亲戚能借的也都借了,孩子马上要做手术,钱不够医院不给做,迫于无奈他将祖传的花瓶拿来卖。看他的样子,很伤心也很诚恳,一点也不像是骗人的。他要1000元,我出500元就买了。”

与赵女士一样,郑州的宋先生遇到的事情也很窝囊。有一次,一个农民工来到他的小商店,看看左右无人,偷偷地从怀里掏出两个金元宝说:“老板,我是前面工地上的工人,今天上午,我和工友挖土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一个破坛子,里面有一些金元宝,我分了两个。我想尽快出手,你要诚心要的话,我2000元卖给你。”宋先生知道附近有一个工地,看他的样子也不像撒谎,把金元宝接到手上一看,上面有一些“生锈”的黄土,掂在手里也是沉甸甸的。宋先生用1400元购买下了金元宝。至于金元宝是真是假,可想而知。

丰产路办事处巡防队队长宋建松说:“我们经常看到街头上有人在卖这些东西,它们真假难辨,骗人钱财的事情时有发生。他们经常会编一些故事,故事情节都很容易引人上当。”宋建松提醒说:“如果东西真是文物,他们不会拿到大街上来卖的。”

一位考古学家说:“河南是文物大省,地下文物全国第一。河南文物再多,还没有多到在大街上卖的。只要不抱着占便宜的心态,就不会被骗。”

专家假鉴定造就“文物”

大街上的“文物”不可信,那正规市场上的可信吗?昨日,记者来到郑州市古玩城打探。在一家商店,老板拿出一件石器说是明清时代的,售价4000元,见记者迟疑,他说价钱可以再商量。在一家字画店,记者指着一幅看上去很旧的字画问是什么年代的,老板说是近现代一位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内行人都知道他,名气很大,价钱是两万元。

市场上真的有很多文物吗?一名业内人士说,文物市场的水有多深,外行人很难想象,以假充真的太多了。对于文物收藏爱好者来说,拍卖会上买文物不会有风险吧,然而,据一位文物鉴定专家透露,“很多拍卖会上的文物拍卖品,50%是假的,甚至有的80%都是假的”。

为了让买家放心,市场上一些文物还附有专家的鉴定证书,专家认证它是真品。一些人往往以为这些就是真品。河南省珍宝艺术文物书画司法鉴定所所长、国家司法鉴定人魏领说:“文物市场乱,文物鉴定市场更乱。一个是鉴定者没有鉴定资格,他们仅仅是收藏爱好者;再一个是鉴定体系问题,一个人即一个专家说了算,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违背了科学原则;另外一个是职业道德问题,只要出钱,是真是假可以随意定。”

郑州市惠济区

原区委书记冯留成喜好字画和奇石,他在建惠济区政府的豪华办公楼过程中收受巨额贿赂,用途是为了买字画和奇石。魏领透露说,冯留成收藏的字画,检察机关委托他们鉴定了400多幅,其中100多幅曾被北京的某些权威专家鉴定是真的,但这些字画经他们鉴定都是假的。

假鉴定,尤其是打着国家级专家鉴定旗号的假鉴定,扰乱了文物市场。另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大多数时候,专家们知道是假文物,但还是给委托鉴定者出具了真文物的鉴定证书。因为他们之间有利益链条。为了感谢给假文物穿上真文物外衣的专家,自然少不了给他们好处。文物虚假鉴定是一个利润极大的市场。”这名知情人士还说,有时候,他们的鉴定内行人看了甚至觉得很荒唐,不过外行人不知道,他们相信权威,他们不会想到权威为了自己的私利在鉴定的时候出具伪证。

我省文物司法鉴定初试牛刀

市场上,包括个人收藏的赝品都非常多。魏领说,冯留成收藏的名家字画,除了省内的一些名家的字画是真的外,省外的只有三四件是真的,几乎都是假的。现在玩古董的人比较多,引发的案件也多。行业、部门,甚至是个人鉴定的文物证书,可操作空间大。这些假鉴定给公检法机关办案带来了很大影响。

2006年7月,河南省珍宝艺术文物书画司法鉴定所正式成立。该所的成立,填补了我省文物鉴定的司法空白。据介绍,文物司法鉴定的组成人员至少有3名专家,鉴定时每个人都必须发表意见,遇到复杂的情形还要走访很多专家。对司法鉴定的结果,他们要负法律责任。

对文物的司法鉴定全国目前只有河南和山西两个文物大省有,其他省份没有。但因为司法鉴定不会因为谁出钱就按照谁的意图出鉴定结果,可能有人不会选择去那儿鉴定,这成为文物司法鉴定机构不可避免的问题。

说起文物司法鉴定的作用,魏领说:“偷窃一件赝品和偷窃一件真品案件的定性显然不一样。”今年2月7日,河南省珍宝艺术文物书画司法鉴定所给警方出具了一份鉴定结果。两个山东人在北京一画廊花6万元钱买了两幅当代名家的画,买回后经鉴定是假的。感觉上当受骗的买主不甘心,将画廊老板骗到郑州,将其随身带的6幅字画拿走,并对其进行了殴打。经过该所鉴定,两个山东人买的画确实是假画,而北京画廊老板随身带的字画也有真有假。

一起涉及文物盗窃的案件,让某地警方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将盗窃文物的嫌疑人在外地抓获,失主称他丢失的文物价值数百万元。警方将被盗的10多件文物追回后,请该所予以鉴定。鉴定结果是,这些“文物”价值仅在2000元左右,几乎都是赝品。而警方为侦破此案的花费远远高出失窃“文物”价值的本身。

也有小偷盗窃文物在经该所鉴定后,被依法判刑的。据魏领介绍,前段时间焦作一小偷偷了一位教授收藏的两幅圣旨。有人认为圣旨是假的,小偷的行为构不成犯罪。该所鉴定结果,被盗的圣旨是真品。根据他们的鉴定,小偷被绳之以法。

文物鉴定需要规范

为避免收藏风险,魏领建议,收藏爱好者在买古玩的时候,最好买有司法鉴定的古玩。或者在买的时候让出卖人签名盖章、写清楚物品名称、主要特征等,并拍照留做证据。由于文物司法鉴定机构太少,全国各地行业鉴定、个人鉴定文物的现象还很多,避免虚假鉴定只能靠专家们自身的职业操守,利用法律来规范尚有一定难度。

在前不久的省政协会议上,魏领呼吁,过去我省没有文物艺术品的司法鉴定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鉴定混乱,不规范、不科学、不公正等现象,给司法诉讼的实施带来一定困难。现在,司法一定要使用有效的司法鉴定证书作为文物案件的法律依据,切不可让个人、行业的鉴定作为法庭判决依据。

打击虚假鉴定势在必行

对文物市场以假充真的现象,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广晓说,工艺品或者赝品被人谎称文物来卖的行为是违法的,超过一定的金额就涉嫌诈骗,数额少的也要受到治安行政处罚。但如果对方事先说明是工艺品、赝品,价格可以双方协商,其行为就属正常买卖。对方在卖的时候只要称是文物,不管卖多少钱,都是违法行为。如果有人上当受骗后,向警方报案,前提是受害人必须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对方是以文物来卖,否则警方无法处理。

假文物被鉴定成真的,真的被鉴定成假的为什么没人管?魏领说,专家的个人鉴定不负法律责任,属于个人行为,鉴定错了,那是“学术问题”,学术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

如果买到经专家鉴定的“文物”,能否起诉专家?朱广晓律师说,一般情况下,不能起诉鉴定专家,因为他们只是凭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鉴定。如果卖“文物”的明知是假,却让专家出具假证书来欺骗买者,数额较大的涉嫌诈骗,专家也明知是假,为了牟取利润而开具假证书,专家也有可能构成共犯,因为,买者是冲着证书买的。但他们的违法行为取证难,谁能证明他们明知是假而为之?

河南天基律师事务所律师申升认为:“如果专家明知是假文物,但还是给委托鉴定者出具真文物的鉴定证书,这些专家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换言之,这些专家在作出这些行为的同时,其实是在帮助那些准备以假乱真者实施违法行为,其应当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一方面,这些专家是具有文物方面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其应当客观、公正、真实、负责地为该文物作出鉴定;另一方面,对于假文物要这些专家出具真文物的鉴定证书,委托鉴定者会给他们支付高额好处费。”

申升说,专家的这些行为,轻者违反职业道德,重者应当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购买者之所以支付昂贵的价钱购买“文物”,与那些所谓的证书具有密切的关系,也正是建立在对鉴定证书信赖的基础上。

 

责任编辑:杨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