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文交所:打造文化艺术金融品牌交易所

      我国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以资本化引领艺术品投资交易深度发展,这意味着在众多的领域中,文化产业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坚力量领域被“金融化”和“互联网化”的领域,也预示着我国战略发展的大方向与重心。

      艺术品投资交易的新嫁衣

      业界认为,未来的投资热点是应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与重构的传统产业领域,而以创新为核心、兼具实用与鉴赏功能,能够体现并展示一定历史时期特征,展现时代风貌的文化产业,在众多的领域中脱颖而出,受到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青睐,并在融合的基础上快速发展。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号召;2009年,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2011年首次确立“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明确:“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3年以来,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举措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频繁颁布;2014年文化部、央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当前大环境的影响,文化产业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地产之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继任者。作为文化产业的大比重构成的艺术品收藏投资交易市场也以前所未有的大范围发展而吸引投资者的眼球,以高附加值的新兴经济形态的存在而插上金融与互联网的翅膀。在文化产业的分支中,艺术品产业是沉淀最丰厚,产业链最简单,交易最灵活的。自2009年后,艺术金融产业厚积薄发,主要形式有艺术品产权交易、艺术品基金、艺术银行与信托、艺术品按揭和抵押、艺术品租赁等,其中证券化的艺术品产权交易和私募化的艺术基金占市场主流。

      艺术品投资交易市场的创新思维

      投资环境的改变,艺术品成为最安全的投资工具,大量热钱与财富人群涌入艺术品市场,当收藏越来越向投资转变,颠覆了传统藏家的地位,金融资本以呼风唤雨之势入驻,注重投资效益的群体越来越庞大。自古以来,艺术品缺少广泛的群众基础,寡头市场的尴尬需要艺术的金融化。这不仅能够降低艺术的参与门槛,让艺术品投资真正意义地走进“寻常百姓家”;同时,艺术品投资交易市场引入互联网思维模式,加快平台化的发展,在原来一、二级市场的基础上,诞生了适应现代艺术品投资交易市场的全新平台——文交所。通过文交所的交易过程更透明、更公正,是艺术金融在互联网思维模式创新的实践。

      炎黄文交所(http://www.cgcape.net)的负责人介绍说:“金融资本介入到艺术品收藏投资领域,在发达国家已经呈成熟的状态,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艺术品市场的涉猎也比较规范。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够完善,很长一段时间‘投资’与‘投机’是混淆不清的两个概念,甚至影响了人们的行为规范。在文化兴国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尝试新的方式去适应艺术阶段的发展,降低投入门槛,让更多的人进入到艺术领域,通过艺术品的鉴赏熏陶不断提升国人的文化修养。”

      炎黄文交所作为文交所的黑马,在一年多的运作中已经取得很多可喜的成绩,也以创新发展,推陈出新赢得投资者的信赖。投资、收益、风险作为艺术品交易流程中的三大基本要素,炎黄文交所有技术力量强大的平台支撑以及严谨的各个环节相辅相成,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投资者的收益。目前,已经完成征集入库项目13000多个、挂牌项目超过900多个,超过300个项目实现成交,交易总额超过130亿元。同时与近30个省市自治区和20多个行业协会先后签署了正式的合作协议,机构会员超过600家,其中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和国际买家超过500家。此外炎黄文交所开展文化产业基金的发起、设立、募集、运营管理,引导和推动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基金、与多家业内知名专业投资机构合作,发起设立文化产业系列定投基金,利用平台的资金募集功能募集合格投资人的资金,通过专业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定向投资文交所场内挂牌的优质文化产业项目。

      艺术品投资既有财富的收益,又有精神的享受。作为一种兼具历史与时尚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追逐的新理财方式。炎黄文交所(http://www.cgcape.net)将以大众之所需,成大众之所求,不断创新,打造文化艺术金融品牌交易所。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