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和田玉市场“崩盘”

玉器研究专家、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李彦君预测,由于目前和田玉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如果继续炒高,其“崩盘”的可能性也将加大。

首先,和田玉的有些替代品靠科技检测不了,靠人眼力辨认也有局限性,且能够分辨的专家十分稀少,普通的收藏者更是无从辨别;其次,和田玉的替代品在全球储藏量巨大,符合国家“和田玉”标准的青海玉每年产量约3~4千吨,俄罗斯玉保守估计每年也有500多吨,其他还有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朝鲜半岛等地区的类似玉石尚待开发;再者,因为和田玉不是消耗品,而是人们拥有一定数量就会达到饱和的消费品。

他举了国内外历史上投资失败的例子,如荷兰在17世纪把郁金香花炒得很高,几万英镑一盆;长春的君子兰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最高炒到30万元一盆,现价3元;玛瑙也曾被古代视为珍宝的一种,现在由于探矿技术的发展,普遍使用机械采矿,致使大量玛瑙矿被发现利用,矿石用推土机推,一个玛瑙浴缸也不过数千元了。和田玉目前就存在着这样的投资风险,软玉矿藏在世界储量是很大的,而且国外目前除俄罗斯外,还有大量开采,而我国除新疆和甘肃外,仅青海格尔木每年产量就达三四千吨,这多半是用来做首饰、佩饰、陈设等艺术品,因此和田玉目前价格被推高,预计市场极可能会出现类似“崩盘”的结果,投资者一定要小心谨慎。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