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精巧”转心瓶 精湛工艺显投资价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3月17日落槌的中国嘉德2007年第1期四季拍卖会上,一只民国时期制作的景泰蓝五福捧寿转心瓶,以无底价起拍,成交价达到了16500元。对于许多普通投资者来说,转心瓶还是一种比较陌生的器型,但从拍卖成交价格来看,它却日益受到市场的追捧。

转心瓶为清乾隆创新的作品,由瓶颈、腹、座、内胆几部分组成,工艺复杂,烧造难度极大。瓶内胆可如走马灯般旋转,非常奇特。这类转心瓶均为乾隆初期督窑官唐英供奉皇帝观赏的独出心裁之作。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刚刚建立的时候,转心瓶就有不俗的表现:在1997年北京翰海秋拍上,清乾隆·粉青釉描金镂空开光粉彩荷莲童子转心瓶,成交价达到了264万元。其以粉青釉为地,通体描金,自上至下绘有蕉叶、如意云头、仰覆莲瓣、宝相花等10层纹饰。腹部镂空开光,粉彩绘荷花纹,与内胆彩绘题材虽相同,但设计得有主有次、有远有近,非高手不能为。颈部以四童子为耳,各个著衣颜色不同,金红、浅绿、淡粉、天蓝,色彩明快淡雅,充分体现出这类器型“新奇精巧”的特点。

转心瓶虽然流行于乾隆朝,但因其制作精美,其在光绪、民国时期被大量仿制,这也使得市场对于“乾隆”款转心瓶有所警惕,清代晚期以及民国时期的转心瓶反而在拍卖市场上有好的表现,在2000年北京翰海的秋拍上,民国时期制作的锦地开光描金花卉转心瓶,估价15万至25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46.2万元。在2006年云南典藏秋拍的扬州文物店藏品专场拍卖上,清末粉彩镂空转心瓶,成交价达到了25.3万元,其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这也是转心瓶在这段时期被大量仿制的最好例证,也对于辨别真仿品有着很好的参考作用。

上面提到的这些转心瓶都是属于瓷质的。除此之外,转心瓶还有玉质,以及景泰蓝等。由于转心瓶工艺需要极高的制作水平,不仅要求内外瓶的设计尺寸要适度,同时瓶体各部分若有毫厘之差就会前功尽弃,因此无论质地,只要能够充分体现出其精湛的工艺水准,就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责任编辑:杨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