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市场加速国际化

记者采访了解到,数月前在上海设立独资公司后,佳士得在内地的拍卖会即将举槌。佳士得此次中国内地拍买将呈献40多件拍品,涵盖亚洲当代艺术、欧洲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美国战后及当代艺术、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精致名表、珍稀名酿及装饰艺术等。

从上世纪90年代在上海、北京相继设立代表处,到2005年授权北京永乐拍卖公司使用“佳士得”商标曲线进入内地,佳士得的中国之路可谓曲折。

佳士得对中国市场可谓情有独钟。数十年前,佳士得在香港设立办公室,在开辟香港市场的同时,更长远的目标是入驻中国内地。“从中国市场我们能感受到一股强劲的支撑,这种支撑主要来源于长期趋势,比如中国整个经济实力的提高、财富人群的增加等,艺术市场未来的容量也会扩大。”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佳士得中国区执行董事蔡金青说。

据佳士得此前公布的数据,2008年以来,中国内地藏家参与佳士得全球拍卖的人数快速增加。

蔡金青说,随着拍场上越来越多中国人身影的出现,在佳士得全球拍场增加了针对中国客户的服务。比如,在纽约、伦敦和巴黎推出亚洲艺术节,在拍卖期间增加更多会讲中文的专家和服务人员等,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并参与佳士得在全球各地的艺术品竞拍。

值得关注的是,依据中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此次佳士得上海拍卖没有涉及文物。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对此表示,允许外资参与文物拍卖的政策止步并不意味着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受阻,更不意味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进程发展的滞后。

他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是一个双向进程,中国艺术品市场参与主体走出去与国际艺术品市场主体企业走进来在进行中,并且有不断加快的趋势。

蔡金青表示,上海自贸区发展的趋势是更多的改革开放和与国际接轨,佳士得在中国不是短期战略,此次拍买已是很好的起点,未来将按照既定目标一步步地开拓。

目前,佳士得和苏富比两家国际拍卖业巨头已通过不同方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与此相应,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拍卖公司纷纷走出去,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蔡金青认为,即将举行的佳士得中国内地拍买,将进一步提高中国艺术品全球认知度。“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保利香港执行董事张益修说,“内地拍卖企业进军香港,是希望走出去融入国际市场,而佳士得拓展内地业务,则是一种引进。”

西沐认为,这种双向进程在促使内地拍卖企业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加速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