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难被正视 景泰蓝工艺精市场价格过低(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来自北京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米振雄在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展示了自己创作的40余件景泰蓝(铜胎掐丝珐琅)作品,其中超过80%的作品被广州市民追捧抢购。南方藏家对北方艺术品的理解和热爱令米大师甚感意外和欣慰,但重重危机又令米大师对景泰蓝工艺的未来充满忧心。

景泰蓝10年难被正视

景泰蓝起于元朝、兴于明朝景泰年间,由于主要色调为蓝色,因此被称为“景泰蓝”。在全世界历年的艺术品拍卖会中,珐琅器都受到全世界买家的疯狂追捧,如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成交的清乾隆掐丝珐琅莲花纹酥油茶盖罐,成交价达到1140.56万元。

然而,“许多人甚至把景泰蓝归入瓷器类。”米振雄大师无奈地表示。

据了解,目前瓷器类的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价格起码达到5万~6万元/件,而景泰蓝的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同等水平的作品却只需要1万多元/件。全国像米大师一样的景泰蓝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只有6位,数十年来他们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其实,从工序上讲,景泰蓝的烧制比瓷器要多费几倍工夫。如陶瓷一般只需要入窑烧制2次,而景泰蓝一般需要10次,制作一件景泰蓝精品可能需要3~6个月。

因为工序繁多,也有人认为景泰蓝不是一种艺术,而仅仅是车间里批量生产的工艺品。米大师认为,景泰蓝并不是工厂生产的一般商品,而是渗透了艺术家早期设计、研制过程和成果控制的艺术,艺术家在其中的作用等同于一名导演,而每道工序仅仅是一部电影中所有的角色、道具和元素。

对于米大师来说,市场和地位还是其次,他考虑更多的却还是景泰蓝工艺正面临的危机。其一是景泰蓝的“品牌”危机,需要不断推广和普及,令更多的人认识真正的景泰蓝艺术;其二是引入现代艺术的一些规范手法,比如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编号。更大的危机是众多乡镇劣质小作坊的紧密包围,令北京景泰蓝厂面临窒息,以及景泰蓝工艺已出现后继无人。对于这后两个危机,米大师依然没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