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真伪无标准:投资者莫追鉴宝证

日前,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天津文交所”)表示即将推出艺术品防伪登记服务,称艺术品只要通过“防伪登记”,今后在进行拍卖、买卖、收藏等流转时,可为艺术品出具证明文件证明此作品的“真实性”。

虽然天津文交所后来表示,这项服务被误读,服务并不提供艺术品的鉴定,目的是在艺术品交易流通过程中保证其原样,规避被掉包的风险,但还是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特别是现在,春拍大戏即将开始,有的拍卖公司已经开拍,“防伪”、“真实性”字眼等就格外撩拨投资者的神经。

“各类艺术品都有赝品,书画、陶瓷、红木家具等,但国内目前缺乏统一的监管部门,没有谁能为真伪一锤定音。”深圳一家不愿具名的拍卖公司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现在市面上的艺术品鉴定方五花八门,有博物馆开的,有文物管理部门开的,有拍卖公司开的等等。“很难说哪一方的‘防伪’更权威,毕竟艺术品是见仁见智。”他透露说,以拍卖公司而言,一般都会组织专家团队掌眼,但并不会对拍卖会的拍品做“保真”承诺,因为根本做不到,即便有的拍卖会打着保真的旗号,其更多的成分在于刺激市场或吸引藏家关注,“归根究底还是看投资者自己的眼光。”

他还提醒说,现实生活中,有的不法机构看准藏家追求鉴定保真的心态,只要藏家愿意花钱,就能为其任意藏品开鉴定证书,不乏夸大之词,鉴定书成了牟利工具,藏家一定要谨慎。

不过,在广东本土,也曾有一些拍卖机构推出过保真拍卖会。如果藏家从拍卖公司买回东西后,产生真伪质疑,拍卖公司会如何处理呢?对此,皇玛拍卖公司董事总经理彭国杰说,拍卖公司在拍卖前都会对拍品做足功课,“如果买家对保真拍品能提出画家本人鉴定为假,或被认可的权威机构负责人出具的赝品证明,可以向拍卖公司要求全额退款。”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