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之论:艺术品鉴辨的永恒主题
当下,令许多艺术品收藏者烦心的是,明明许多藏品来源可靠、器型规正、时代特征明显、存世稀有,却不被专家和拍卖机构认可。而一些名副其实的造假赝品,却在拍卖市场大行其道,甚至一些顶级专家也出尽洋相而牵涉纠纷之中,毁了一生英名。为此,诸多藏家愤愤不平,有的还准备与一些知名专家博弈对决,艺术品鉴定市场,一场没有硝烟的真假之争正在开打。
其实,艺术品的真假之辨,是从古至今没有解开的难题,别指望在当今没有权威、失去良知操守的春秋纷争时代走出迷津。或许,它正是艺术品市场的魅力所在。真假是艺术品鉴辨的永恒主题,由此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历史悲喜剧。
虽然艺术品真假难辨古已有之,但今日尤甚。这是因为当今许多人不光眼力不够见宝不识,而且是没了心肺有意造假欺诈,设置种种圈套陷阱请君入瓮,还冠之发展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美名以假当真,还让你追究不了法律责任。特别是当下我国对历史文物实行“打真不打假”政策,假古董可以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市经营,真古董摆上货架就是违法严打。所以在古玩店,往往以真当假,一些非科学考古发掘的宝贝疙瘩,以高仿品、工艺品为名报关出境流失海外,或流散民间。常人只知有以假当真,不知在当今特有历史背景下,还会以真当假,可谓是中国特色吧。由此,更增添了鉴辨真伪的难度和神秘感。为难那些鉴定专家们了,有些书生气的专家靠着那点学历、资历、职位、职称,怎么也想不明白当今的市场潜规则,只有那些以开鉴定证书捞钱的专家们左右逢源两头通吃。写到这里,用得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那句名言:“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真假难辨、真假之战已成中国当今艺术品市场乱象的聚集点、风景线。据说当下艺术品的真假之战也同时“出口”到了美日韩等国和港台地区,随着盗掘走私文物与造假仿制品同时流向海外,难分真假使海外收藏家对中国艺术品带有一份恐惧和忧愁。
所以,当我们懂得真假是艺术品鉴辨的永恒主题,了解当下艺术品市场的层层黑幕,如果你喜爱艺术品并乐在其中,就该调整好心态,少做发财梦,不卷入真假之争,喜欢就好,价格合理能接受就好,在所谓的假东西里或许你可拣到宝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