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3D博览会在京开幕 让3D科技走进生活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12月18日,“2012中国3D技术与创意博览会”在北京朝阳规划艺术馆隆重开幕。作为第七届北京文博会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年“3D博览会”的主题为“3D走进我们生活”。

 

      3D博览会”此前已连续举办了两届,成为颇具代表性的3D盛会,尤其是期间举办的“3D高峰论坛”,更是吸引了大批业界的知名专家、中国3D电视试验频道技术专家、好莱坞3D知名影视制作公司专家及行业用户,成为群英荟萃共话3D产业未来的一次盛会。本届“3D博览会”以“3D技术与创意融合发展”为切入点,围绕3D技术的应用、普及和进步,探寻全球3D产业发展环境,力求搭建一个国内外最新优秀3D产品的集中展示平台,同时打造一个国内外原创3D作品的推介交易集散中心。据朝阳规划艺术馆负责人介绍,今年“3D博览会”持续时间长、形式新颖、亮点纷呈、活动密集丰富。从先期启动的“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展映”活动到12月23日的“3D博览会暨大学生艺术节闭幕式颁奖典礼”,几乎每天都有精彩的活动上演,期间包括2012中国3D技术与创意博览会开幕式暨3D高峰论坛、2012北京朝阳大学生艺术节、第七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展映、小剧场戏剧展演、3D影视短片体验、3D设备展示、3D短片推介交易会等十余项内容。

 

      另外记者了解到,作为今年“3D博览会”重头戏之一的“3D高峰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近30位3D“先锋”共话未来  20部3D短片交流学习。

 

      3D短片推价交易会”是本届“3D博览会”的新增内容,也是最吸引人的活动之一。在交易会上,将盘点展映国内最新的3D原创影视短片、品牌形象片、公益宣传片等3D视频内容。同时,交易会还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影视采购播放平台、企业厂商等,为买卖供需双方搭建一个创意、制作、需求、推广等多方合作与交流的推介交易平台。

 

      此次推出3D短片推介会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国内首家3D体验中心,荟萃中外最新3D产品与技术,共同探讨和推动3D影视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建立3D作品推介交易服务体系,打造3D技术、产品和作品的行业交流合作平台,整合基于3D作品制作和推介交易的产业链,聚集行业上下游资源,建设原创3D作品推介交易集散中心,促进原创3D作品的创作、展示、推介和版权交易。

 

       今年参加推介交易的短片包括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0余部3D作品,片时总长超过500分钟,其中不乏大师之作。据相关活动负责人透露,期间的所有3D短片将同期在朝阳规划艺术馆3D大剧场进行展映,供广大观众现场体验。


      3D版城市宣传片首次曝光

 

      大型3D版城市宣传片《朝阳最美24小时》由朝阳规划艺术馆与北京电影学院联合录制。该片通过最先进的3D立体数字电影设备,拍摄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城市功能区和标志性建筑,突出反映朝阳城市发展变化,让朝阳这个现代化的都市城区中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建筑、公共设施和人文景观,以神奇、美妙、磅礡、新潮的艺术格调,用诗一般的电影语言中呈现在世人面前。据了解,这是目前为止国内首部通过实拍3D城市建筑景观来传递城市发展理念的公益项目。《朝阳最美24小时》此次片花的首次曝光,让热爱3D影片和城市之美的人先睹为快,现场感受3D科技带给我们的视觉魅力。

 

       该片从今年4月21日正式开拍,目前尚在制作中,预计明年上半年与观众见面。届时,影片将面向社会公众,定点在朝阳规划艺术馆向循环播出展映,同时还将作为公益性城市形象片在全国展示播映。


      六大3D电视频道首聚共话3D未来 

 

      本届博览会期间,央视3D频道、江苏电视台3D频道、北京电视台3D频道、天津电视台3D频道、上海电视台3D频道以及深圳电视台3D频道等国内首次开播的六大3D电视频道主创人员将齐聚朝阳规划艺术馆,共同就3D频道开播以来的技术、内容、市场以及未来规划等内容进行深度交流和探讨,期望通过此平台找到互惠共通的发展路径,为中国的3D产业发展指点迷津。

 

      据介绍,六大3D电视频道的聚首将代表国内3D产业与国际著名3D产业专家领袖进行现场学术PK交流,期望通过思想理念的碰撞,探寻国内与国际真实3D差距,激发国内3D产业的真正健康发展。更吸引到了3D国际知名厂商三星、松下、3Ality及RealD等产业巨头关注和参与。

 

      此次3D博览会期间所有展映和体验活动均向社会公众开放,详情可拨打(010)65859050咨询,或登录朝阳规划艺术馆官方网站查看详情,也可@朝阳规划艺术馆,通过微博订票。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