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间玉器收藏走热 专家:档次偏低缺系统研究

“山东民间玉器收藏者多,并呈现出明显的‘走热’态势,对于鉴定和收藏,此间民众趋之若鹜,但大众收藏的藏品普遍价值不高。一般的收藏虽然有些老品,但普遍档次不高,属于民间一般收藏,精品甚少。”文化部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会长侯彦成17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由文化部中国玉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书香·玉韵·君子风——— 中国古玉精品展”12月8日至28日在山东省图书馆举办。连日来,来自山东各地的民众怀抱收藏玉器珍品,排着长队等待专家给予鉴定。

侯彦成说,在他在此间做鉴定的几天时间内,只有少数藏品让他感到惊喜,如辽金时期的炉鼎等就很有收藏价值。

侯彦成认为,玉的收藏,心态最重要,收藏“玉”,不要仅仅局限于其本身价值,更应关注玉器背后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他看来,“和”是玉文化的本质,“玉”是美好、和谐、仁爱的象征。“大象无形”、“老子出关”等玉器精品,每一件玉器都是在弘扬一种文化,寄托一种情感,表达一种思想。

侯彦成认为,收藏者切记对着书本中玉器的造型购买玉器,要请教专家或行家收藏者,要多走进博物馆,尤其是多深入了解科学考古出土的玉器文物。真正提高眼界,减少盲目性,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低风险的收藏玉器。

记者从鉴定现场看到,众多民众对古玩玉器有着很高的热情。民众纷纷带着自己的藏品,期待专家给自己一个“鉴定”。赶来参加此次古玉鉴定的泰安藏家王有才说,他收藏了一个汉代的“玉镯”,是祖传的,特意赶来让专家鉴定,专家鉴定是真的,很高兴。下一步会考虑购买一些玉器收藏。

文化部中国玉文化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新生表示,文物大省山东各地有众多古玩市场,但高端玉器市场非常罕见。大多数是鱼目混珠的小摊贩集市,他指出,山东玉器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筹建合法权威的专业性鉴定机构,探索一条玉文化的市场之路和投资之路。

责任编辑:小四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