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选择艺术品拥有自己的特点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富豪逐渐增多。这些富豪复制西方富豪的生活方式,大宅、豪车、红酒、名表、马会、游艇种种。但是,在艺术品的选择上却与西方观点不同。他们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崇尚经典,保值为先,而不是当代艺术。
5年前,我在香港参加一家国际拍卖行的春拍预展,同行的人里有一位内地的房地产老板——喜欢艺术品收藏的他,当时已连续几年进入福布斯中国富豪榜100强名单——参观的过程中,发生了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
这位老板先是在中国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展区驻足许久,并于自己心仪的作品前仔细观摩。之后在前往中国古董杂项区的途中,我们经过了中国当代艺术展区——看着周围陈列的几件“毛时代”痕迹的波普艺术与装置作品,他皱了皱眉头,明显加快了脚步,并低声说了一句:“这些东西送我我都不会要。”
说实话,我当时颇为吃惊他对于不同艺术门类爱憎分明的态度。但随后仔细一想,这位地产老板此前数亿资金购买的艺术品绝大多数来自近现代书画领域,此外还有青铜器与古宅等项目的收藏,似乎也很难将他与那些“符号特征”明显的当代艺术作品联系在一起。
故事里这位地产老板是六零后的“富一代”,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最先受益者。事实上,今天中国内地富豪榜上很大比例也都属于这一群体:他们年少时受父辈时代信仰的规范与熏陶,经历过社会的重大变革,经济转型初期富于冒险精神,多以矿业、地产等实业起家,认同社会道德与主流文化。
在囤积巨额财富后,他们中有多少人会购买艺术品?又都购买哪类艺术品?
近日发布的《2012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内地的千万富豪人数首次突破102万人,在接受调查的富豪中,31%表示喜欢收藏古代字画,13%喜欢收藏瓷杂,13%喜欢收藏当代艺术。
尚不清楚胡润调查采集的富豪样本有多少位,但上述数据也基本符合目前中国各大门类艺术品所占的市场份额——以AMMA的统计为例,2012年春拍成交结果中,中国书画占50.41%,瓷器杂项占31.18%,其余则是当代艺术与奢侈品——传统艺术的市场份额大约是当代艺术的4倍。
据全球权威艺术媒体ARTnews2012年公布的“全球顶级收藏家200强”——该榜单以西方顶级艺术藏家为主,少数上榜的华人主要来自港台地区——这些过去一年里最活跃的买家主要来自奢侈品业、银行业、金融业、电子业、信息新兴产业等领域,其中收藏当代艺术的比例最大,高达78%,其次是现代艺术,收藏经典大师油画的比例最少。比如,连续7年荣登榜首的LVMH集团的掌门人荷连娜夫妇——资产总值达410亿美元——正是以收藏当代艺术品为主。
在苏富比印象派与现代艺术部全球副主席查尔斯·墨菲特(Charles S Moffett)看来,这些新一代活跃的艺术买家与上一辈或更早的买家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身边有优秀的艺术顾问,这就减少了作品买来之后懊悔的风险。而伦敦艺术品交易商托马斯·吉布森(Thomas Gibson)则认为,之所以大部分西方收藏家选择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仅仅是因为这些作品的识别度更高。“如果你手里有15世纪艺术大师曼坦那的唯一作品,对大多数人而言那也仅仅是一张年代久远的绘画,并不能体现墙上的金融权力,他们买作品是靠耳朵,而非眼睛。”
买经典还是买当代,中西方富豪在艺术品选择上的差异,与成长背景和艺术氛围的差异息息相关。
我认识一位从事水产业的上海富豪,50多岁,他主项收藏的古董钟表数量可以开一个私人博物馆,还兼收高品质的玉器与古家具,他告诉我,他并不是研究古董的行家,购买的兴致源于他的青少年时期,闲逛那些旧上海遗留下来的古玩店的美好印象。
当然,这位上海富豪也收藏了少量的“当代艺术”——一些工艺大师用传统技法雕刻的和田玉、鸡血石、寿山石,还有几位近年活跃的中国画家的山水画作品。
这又是一个颇为尴尬的事实,中国内地市场份额最少的当代艺术类别中,还有近半的作品是来自传统技法创作的中国书画、油画与雕塑。2012年上半年,内地艺术品市场中,作品单价超过500万的当代水墨画家就不下十人。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当代艺术板块诞生的天价作品主要还是来自机构收藏与基金运作——由演艺界、时尚圈人士构成的新兴收藏圈消化一部分中间价位的当代艺术作品——尚未产生传统艺术领域那样成规模、高规格的个人购买行为。
如何去定义中国的当代艺术?这显然留给艺术理论家们讨论的话题。若对照全球的艺术潮流,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的那些具有新观念、新形态、新载体且能充分反映当下生活的艺术作品被命名为当代艺术,那今天中国真正的当代艺术又有多少——或许,待多元化的中国当代艺术概念获得充分推广与接纳,以及更多的“富二代”加入艺术收藏阵营,才是一个更为均衡、完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架构成型的时刻。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