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拍卖赝品,艺术品拍卖巨头佳士得败诉
近期,世界艺术品拍卖业巨头佳士得败诉了俄罗斯石油大亨斐克塞伯格曾于佳士得拍卖会上竞得《宫女》油画,后认为该作品系伪作并起诉,最终佳士得败诉并被判返还拍卖价款170万英镑(约合1700余万元人民币)。
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国内艺术品业界引来热议。昨天,厦门艺术品业者向导报记者透露,拍卖会上买到赝品,并非国际大拍的“专利”,国内拍卖会也常有这类的事发生,甚至有人将拍卖会看成是出手赝品的最佳渠道。
佳士得被索赔170万英镑
2005年11月,斐克塞伯格在英国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70万英镑的高价竞拍下了署名为俄罗斯著名画家库斯妥基耶夫的一幅油画《宫女》。当年拍卖时,专家们对油画《宫女》的估价是18万至22万英镑,拍卖会的竞价非常激烈,最后斐克塞伯格胜出,将该作品收入囊中,超出最高估价7倍多,创下拍卖最高纪录。
但到了2009年,斐克塞伯格的一位艺术顾问对该画作提出了质疑,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斐克塞伯格于2010年以作品系赝品为由,向英国高级法院对佳士得提起诉讼。法官最终于今年7月份对该案做出裁决,判决佳士得败诉,并返还斐克塞伯格已支付的170万英镑拍卖款。
拍卖会上赝品层出不穷
就在拍卖巨头遭索赔的同时,著名国画家赵建成告拍卖公司侵权案,日前也在北京酒仙桥法庭开庭。而之所以会对簿公堂,是因为这家拍卖公司要对署名“赵建成”的14张国画作品进行拍卖,但其中10幅作品非其本人所绘,随后赵建成委托其经纪人,通知拍卖公司该部分拍卖品是赝品,要求撤拍,但拍卖会照常进行,10幅赝品全部成交,成交金额近30万元。
更早的时候,著名画家杨之光发现从4月下旬到5月中下旬的拍卖会上,经他本人认定为赝品的作品竟有40余幅。
无独有偶,厦门一买家也在近日遇上了类似烦心事。该买家从国内一家知名拍卖行拍得一幅画作,但拿回厦门后被行家看出是赝品,最终还是靠着与拍卖行的多年交情,退了假画、拿回了拍卖金。
“拍卖会上的拍品并不是100%保证质量,这一点,在艺术品拍卖规则中都有所体现,拍卖公司对于拍品的真伪或品质是不作担保的。”对此,厦门藏家陈先生表示,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存在很大的诚信危机。在他本人的拍卖经历中,就曾有拍卖行与商家联合,知假拍假;还有的拍卖行经营者将自己“看走眼”的东西搬到拍卖会场,将拍卖会作为处理赝品的渠道。
拍到赝品怎么办
“捡漏是每个收藏者的美梦,赝品是每个收藏者的噩梦。”一般的拍卖活动中,即使拍卖公司尽了诚信披露的义务,但艺术品的真假还是不能确定。厦门收藏家白先生说,艺术品拍卖中的高收益与高风险相伴而生,收藏者光凭经验、智慧和艺术修养还不够,还要多个心眼。
白先生给收藏爱好者支了几招:拍卖前最好对拍品进行多番考察,如果有可能,一定要让拍品“经一下手”,手过一遍可能要比眼看多遍准一些,同时,竞买人在拍前应该详细地审查,审慎判断拍卖公司是否有保真;拍卖之后,若发现东西不对,收藏者最好及时联系拍卖行,能撤销合同的及时撤销,不能撤销的最好立即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赔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