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交易香港渐成亚洲中心?

近几年来,香港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城市转型策略”,目的是将香港从购物中心打造成为艺术城市。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7月5日正式宣布在香港成立“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并计划于2012年秋季在香港举办首场拍卖会。而就在不久之前,号称堪比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香港“M ”博物馆接收了瑞士收藏家希克价值13亿港元的1463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再加之已于去年宣布入股香港艺博会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以及陆续进驻香港的国际顶级画廊,香港俨然要成为亚洲的艺术中心。

近几年来,香港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城市转型策略”,目的是将香港从购物中心打造成为艺术城市。香港成为亚洲艺术中心有着自己的优势。从文化传统来看,香港全球化程度较高,而且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保存较好,一直是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典范。对于艺术品交易和推广机构而言,在香港中国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一样,也有着广阔的受众人群。从地区政策来看,在香港成立艺术品交易类型的公司无需文化执照,这降低了进入门槛。从税率政策来看,作为国际自由贸易港,香港对艺术品交易免征进口税,且在香港经营艺术品的企业或个人所得税也较低。从财务支持来看,香港本身就是亚洲金融中心,也是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在艺术品金融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藏家和相关企业财务安排的灵活性和融资成本更显重要。此外,在香港进行艺术品交易一般以港币作为主要交易货币,在香港进行大额的艺术品交易可以极大地降低藏家或者卖方的汇率风险。

实际上,香港本地的艺术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其成为亚洲艺术中心也有着外部原因。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交易额已成为全球第一。但是由于内地沉重的税负、复杂的商业环境使得国际大型的艺术机构望而却步,转而选择香港作为中转站来分享中国艺术品市场增长的红利。

在“十二五”规划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旗下,北京、上海也表现出建立亚洲文化中心的愿景。在政府的推动下,大批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上马。但是,除了硬件设施的支持外,政府还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整个制度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对文化事业管理结构的再调整上。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