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博物馆找面包 优雅的钢丝并不好走

“民间的收藏家越来越多,当他们的藏品大到一定数量以后,必须找一个合适的载体来呈现,无论它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是艺术馆也好,是博物馆也好,都是为了展现这些艺术作品。这是一件好事,而且也是一种趋势。”国内策展人李冬莉这样描述国内的私人博物馆现状。

随着艺术品市场逐渐升温,越来越多人步入了收藏者的行列,当这些收藏品数量逐渐增多后,这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瑰宝,也需要一个“出口”,此时,能够承担起公众性的艺术馆、博物馆的名称就加诸其上。

无论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还是杭州、绍兴、南京这样的中型城市,各种各样的私人博物馆或是艺术馆崭露头角,展览的作品多是私人收藏者平日所藏。从展品结构来看,有的颇为专业,比如绍兴越瓷博物馆,主要收藏浙江一带的瓷器;被画家方力钧称为“中国最大的当代艺术作品收藏家”的管艺,其当代艺术文献馆收藏的都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当然还有一些综合性的展览机构,例如长风堂博物馆,藏品不仅包括像南京傅抱石故居纪念馆这样的地面文物,还包括移动文物,像中国书画、西洋画、古籍善本、名人书札。

谈到公立博物馆和私人博物馆的区别,多数人认为主要体现在策展规模和资金来源上,而非功能。

李冬莉对理财周报记者说:无论它是公立的还是私人的,作为一个博物馆,首先承载的是公众性,就是将作品呈现给社会,呈现给大众。

越瓷的馆长孙海芳也表示:我开办越瓷的初衷就是为了公布自己的收藏,为了让大家都能欣赏到这些作品,我追求的其实是一种文化效益。

而展览规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展览投入,二是效果。

私人博物馆所展出的展品多为私人收藏,如果没有购入新的藏品,其所展示的展品一般不会有很大变化。由于受到资金和场地的限制,私人博物馆一般没有能力策划专题展览。但是公立博物馆则不同,例如上海博物馆虽然收藏主要以古代艺术品为主,但是近年来上博通过一系列的海外专题性展览,在长三角一带的艺术品展览领域建立起自己的地位。

由于私人博物馆的名气、展览内容都无法与大型公立博物馆相抗衡,所以参观者往往寥寥无几。再加上私人博物馆也属于非营利性机构,其门票价格受到物价部门的控制,因此靠门票销售绝对无法填补成本。

孙海芳告诉理财周报记者:许多市民认为只要是博物馆就应该是公益性的,他们希望我们能够好事做到底,甚至呼吁让我们连门票费都省了。可是他们不知道,维持这么一个博物馆的开销非常庞大,每天大约就需要上万元的投入。

事实上,私人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之间最大的差别还是在于资金的来源。

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公立博物馆有国家资金的支持,所以经费基本上是有保障的,但是私人博物馆的运作必须靠自己。

孙海芳也承认,私人博物馆没有政府的资金上的支持,也得不到一些经济政策上的扶持,因此所有的经费都需要自己解决。

著名策展人、北京月亮河当代艺术馆馆长陆蓉之就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在内地办展览这几年来,我觉得最难的就是资金,似乎整天都在为找钱而奔忙。在海外,为艺术捐款可以避税,所以很多富人愿意将资金捐献给艺术基金会,或是艺术馆、博物馆,但是内地还没有这个政策,很多人对此不感兴趣。

对于这个问题,李冬莉坦言:既然艺术馆承担的是公众性的功能,那么发展艺术也必须放在一个社会大背景之下,艺术必须得到大环境的支持,来自政府的、基金会的、团体的等等。例如上海的正大艺术馆就由企业命名,这会在无形中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

当我们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在用一种西方的结果讨论中国的初始。西方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才有了现在的盛况,所以中国也需要时间去改造或者构建这种社会艺术架构。她补充说。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