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揭文物市场黑幕 高仿明清官窑形成利益黑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某顶级国际大拍卖行以200多万价格拍出的雍正官窑青花碗,竟是景德镇高手的当代仿品?南方某海关截获、北京文物专家鉴定的战国玉器,竟是蚌埠加工制作的当代玉雕工艺品?在中国文物进入“亿元时代”之时,中国古玩市场却沉渣泛起,乱象环生。文物圈中人士、某市电视台前台长吴树先生在死神的追逐下,以沉疴抱病之躯,将多年所知成书《谁在忽悠中国》(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痛揭中国文物市场黑幕。

据吴树透露,高仿明清官窑已经形成了利益黑链。目前在景德镇,高仿品的行价在2-8万,前几年为十几万,一般不会在普通古玩城等中低端市场上流通,而主要是由境内外一些拍卖公司拍出,成交价一般都在出厂价的基础上翻高10-100倍。这中间的巨大差价,多由二道贩子和拍卖公司的内线共同瓜分,其中有拍品决定权的人赚大头。以一件成交价100万人民币的高仿拍品为例,出厂价4万,约占成交价的4%,由制假者获利;各项鉴定费用3万,约占成交价的3%,由“鉴定专家”获利;拍卖公司佣金和国家税收20万左右,约占成交价的20%(但此项经常被偷漏掉,可能分文都不交);上拍赝品实际所有者,获利73万元,约占73%。

藏友疑惑的是,纵使部分专家可以收买,鉴定仪器是不能做假的,高仿品如何过机器关呢?吴树透露,现在大多测试是检验瓷器的底部,分析瓷胎成分,看和老瓷是否一致。而景德镇的高仿品完全按照传统的二元配方生产,而且原料就来自古代取料的老坑。还有专家看瓷器釉面下的气泡,因为古代窑炉是用柴烧的,温度不均匀,所以会出现大小不均的气泡,但是通过调节现代烧瓷的天然气放气量,也可控制窑内温度。去新瓷贼光,产生老瓷温润包浆,就更好办了,原来是用高锰酸钾或氢氟酸泡,现在则有更先进的配方。

不仅如此,除仿制古玉外,每年都会有一些“河南造”仿古青铜器在过海关时被当作珍贵文物,连同事主一同羁押,更多的案例是事主供出源头,经原创者现场复制后,最后峰回路转,免遭牢狱之苦。

吴树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绝大部分商品属性、交易手段,不是违反《文物保护法》就是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因为市场上的东西大部分是两种东西,一个是真品,一种是赝品,真品大多数是出土文物,违反了现行的《文物法》,因为就目前的法律而言,出土文物交易是违法的。而赝品,则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小款项属欺诈,大款项则触犯《刑法》,属于诈骗。

其次,中国现行文物市场的游戏规则不合理。现在中国的文物市场有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大家经常去的古玩市场、画廊、文物商店属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主要是拍卖公司。一级市场现在采用的是很原始、很传统的交易模式,就是所谓的捡漏、打眼,买错了东西自认倒霉,便宜买好东西就是捡漏,这是古已有之的规矩。这种原始的收藏是小众行为,没有监管,现在用到几千上亿人的古玩市场,则变成了害人的游戏规则。而在二级市场——拍卖公司这一块,现行《拍卖法》其中的第61条——俗称免责条款,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严重对抗,客观上起到了纵容不法商人制假卖假、拍卖行知假卖假的乱象。

同时,吴树指出,中国现行文物艺术品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目前,该市场准入门槛的管理部门包括工商、税务、文物小组。前面两个部门关于文物真伪的门槛几乎是失守的,而文物小组的检查是打真不打假的。

吴树的第四个结论是,国内缺少针对文物市场的权威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现在国内的文物鉴定机构,国家级的鉴定机构有中国国家鉴定委员会下属若干个委员会,但他们原则上是不对民间服务的,只是针对博物馆。在各省有文物小组或者是委员会,针对二级文物或三级文物进行鉴定,有明文规定这些专家也不能涉及民间的鉴定。还有,缺少完整的文物艺术品鉴定体系,缺少系统、科学的门类鉴定标准。“没有鉴定体系、没有鉴定标准,哪来的鉴定专家?怎么搞鉴定?大家都凭着自己的经验”。

这一轮敛古搏富的全民收藏运动,到底让谁发财致富,到底谁在兴风作浪?在吴树看来包括两类人,一类是拥有足够金融资本的文物艺术品投机商,另一类是贪官污吏。这两类人借助用金钱或权力建立起来的绝对威望,垄断了文物、艺术品价值和价格上的话语权,只须将自己的藏品进行二次包装后送上大拍卖场,便能够创造出巨额暴利。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