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发展的标志在哪里?

【提要】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乱象丛生,不断引来非议与质疑的同时,我们如何来建设性地来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研究员,以企引发一些的认识与找到一些新答案。

中国文物网您对艺术品拍卖市场本轮行情的基本特点有什么样的判断?

西沐:我们讲,本轮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行情与以往有所不同,更多的是表现出对经典的向上式追求,而下浅的力度与作用不够。如果要说中国艺术品市场本轮行情的基本特征,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场行情的浮表性,其行情发展的方向是由外而内,而不是由内而外。可基本概括为,不是由于艺术品市场价值发现而不断推动的市场行情,更多是由于短期资本过度介入而带来的市场发展行情。

本轮市场行情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轮在增量资本的推动下的市场进程,是在市场运营质量没有大的变化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艺术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放大的行情。二是一轮起先以短期资本推动而形成市场高价位态势,为回避市场风险而进行的倒逼式的、不断推动结构调整并促进实现艺术品市场的转型的行情。三是一轮艺术品市场体制及市场体系发育没有大的变化下的、在资本短期需求拉动下的市场行情。四是一轮突出艺术品经典与典范价值,而市场基础未发生大的变化的一轮“轻型”的、“掐尖”式的市场行情。五是在基本市场体系与系统预期的推动下,顺应大的环境的新一轮更大行情的预演,但新一轮行情的基础应与这一轮行情有本质不同。

中国文物网如何认识即将到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平台期?其发展的一些基本的标志是什么?

西沐:我们说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平台期的主要依据,是四个标志性的事项:

①市场进程基本演绎完成,并且市场行情得到了整体大幅的提升。

②艺术品资本市场不断地得到了发育与壮大,但突破遇到难以攻克的障碍。今天,一个没有资本市场支撑的现代经济市场,是没有前途和出路的市场。如果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得不到切实的发育与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所谓的“繁荣”就只是昙花一现。在资本市场的建立中,我们不能回避的事实是,资产的流动性即在当前的市场价格下变现的难易程度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生命线。

③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规模扩张并未拉动市场体系及机制的发育的根本改观,中国艺术品市场“抗风险”的能力未能从根本上强化。2004—2005年,火爆发展的局势虽然曾一度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带来了繁荣盛世,却也遗留下了不少令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与市场相配套的体系和机制发育畸形与不完善,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重要隐患。对于一个体系不健全、机制未建立的市场,我们不可预测;同样,一个体系不健全、机制未建立的市场也很难渴求其健康与快速的发展。在这样的认识之下,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及机制的建设备受关注,并且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特别是战略支撑体系、政策法规支撑体系、市场支撑体系、财税支撑体系、信息支撑体系、制度创新支撑体系、人才培育支撑体系及画廊与拍卖行运行机制等不仅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与深入前行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消费需求单一,推迟机制与体系发育滞后,尚处在原发性的成长初期。由于发展的基础存在缺失,随机性与偶然性大量存在,规律性的东西需要深入挖掘,很难为消费者理性地评判艺术家及作品的学术定位提供支持,市场定位难以进行,市场发展空间难以打开。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平台期是一个市场过度期,是市场惯性与市场下行力量博弈的结果,平台期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作用巨大,是否能有效过度,对市场有承上启下的带动作用。目前我们更应关注以下几个中心问题:一是艺术品市场投资资本退出对艺术品市场的短期冲击,是否能够被有效吸收的问题。二是艺术品品质的时间沉淀及其科学的价值评判的认知提升,如何或是何时能够有市场机制支撑的问题。三是艺术品市场流动性,特别是艺术品市场退出机制问题,应重点关注的是高价位下的流动性问题。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